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開始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互聯網企業紛紛開始從事實體電子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就對傳統產業造成了威脅,而在這其中,傳統LCD電視產業首先遭到了沖擊。
為了不在互聯網企業的沖擊下被淘汰,很多傳統企業開始加速新產品的研發,實施自衛性質的創新。這兩周,創維、康佳都推出下一代的4K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電視新品,將此視作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過,國內另一彩電巨頭海信這次卻站在對立面,認為經過改良的液晶電視ULED性價比優于OLED電視,并將下一代顯示技術押寶于激光電視。
OLED電視與LCD電視、激光電視的交鋒,已經拉開序幕,新的輪回開啟了嗎?
卷土重來
2013年,LG、三星、創維等都曾發布過OLED電視。不過,后來OLED只停留在形象產品上,并沒有大規模銷售,三星甚至在去年宣布暫停OLED電視的生產。與此同時,LCD電視通過4K(超高清)、量子點等技術,在清晰度、色彩飽和度上逼近甚至超越OLED電視。
8月25日,創維宣布4KOLED電視將批量上市。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激動地說,“我要為彩電硬件正名”,并表示創維今年OLED電視的銷量目標是3萬臺。
劉棠枝向記者透露,LG集團旗下LGDisplay公司(下稱“LGD”)的2KOLED面板良率已近九成,4KOLED面板今年6月開始量產,計劃明年良率達到九成?!拔覀冋麢C也儲備了兩年,所以4KOLED電視的上市是水到渠成。”
相比于液晶電視,OLED電視通過OLED自發光形成顯示畫面,無需背光,所以黑色可以做到純黑,對比度優于液晶電視,而且響應速度更快,色彩也比液晶電視更炫麗,并且可以做得更輕薄。這次創維OLED電視新品的機身厚度只有5.27毫米。
劉棠枝預計,2020年中國OLED電視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15%~20%,但銷售金額占比可能將達到30%。
康佳也將在今年“十一”國慶節推出55和65英寸的4KOLED電視。“OLED與LCD電視已經進入兩倍價差的區間?!笨导芽偛脛⒌ふJ為,“3倍以上價差,處于形象期;現在是2~3倍價差,OLED電視已經進入導入期;未來,1.5倍價差是發展期;1.2倍價差,則進入替代期?!?
三大障礙
業內普遍認為,OLED是下一代顯示技術。不過,價格、供應鏈和產業安全仍然是目前影響OLED電視普及的三大障礙。
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認為,OLED給陷入價格戰的電視業帶來希望,但是還需解決量產、成本的問題。目前,應用蒸鍍技術,OLED面板的良率不高;未來,印刷技術成熟后,才可以破解OLED的良率和成本問題。“短期內OLED電視成長不起來,不會對LCD電視構成重大威脅。”
群智咨詢的副總經理李亞琴也認為,OLED電視對LCD電視大規模替代的價格臨界點還沒到來?!坝捎诋a能過剩,從今年6月份開始,LCD電視面板的價格快速下跌,單價每個月下降5~10美元。55英寸4K液晶電視模組的價格已降至360~370美元之間。最近55英寸4K液晶電視的新品在3999、4999元之間,以55英寸4KOLED新品2萬元算,價差在四至五倍左右。未來LCD電視價格下降空間更大,OLED能跟上嗎?”
海信更從產業安全的角度,對OLED電視提出質疑。8月24日在上海的媒體溝通會上,海信電視技術研發帶頭人曹建偉表示:“OLED是自發光器件,不需要背光模組,一臺OLED電視‘屏’占了近90%的成本,所以中國品牌做的OLED整機,其實只能做剩余10%的工作,僅剩主板和底座了。一旦OLED成為市場主流,中國企業只能淪為外資品牌的分銷商和搬運工?!薄霸诤P诺乃{圖里,ULED是當下,激光影院是未來。”曹建偉說,激光電視壽命長、節能環保、高度環境適應,“海信已實現在激光光源模組、激光光機、超短焦激光投影系統等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
新的輪回
相比于全球一年2.2億臺、中國一年4500萬臺的彩電銷量,不管是LGD今年計劃中的OLED電視屏出貨量77萬片,還是今年國內OLED電視不到10萬臺的銷量,都顯得微不足道。但是,新的一個彩電業技術更替的周期,也許已經開始。
本月,LGD宣布了一項投資計劃,未來三年內將投資10兆韓元(約合54億元人民幣),主要投在大尺寸OLED、柔性OLED等領域,以開拓數字標牌、車載等市場;另外,還有部分投資將被用在提高超大尺寸UHDTV、IT及Mobile等液晶產品性能上。
劉棠枝說,創維同尺寸、同檔次的OLED電視和液晶電視相比,前者價格只貴了50%,“我們高檔的LCD電視也有賣17000多元的,不能用高檔的OLED電視與低檔的LCD電視相比?!鳖A計明年,這一價差將進一步縮小,明年“五一”價差將縮小至30%。他預計,明年上游OLED電視面板將放量供應,價格進一步下降。
同時,他不認同激光電視的方向,“它不能從小尺寸做到大尺寸,投影過程會有色彩衰減?!眲⑻闹€說,OLED電視的面板成本占比為六七成,并沒有九成那么高。
至于產業安全的問題,劉棠枝說,國內京東方鄂爾多斯5.5代線、華星光電武漢6代線都導入了AMOLED的技術,這兩個項目可以生產中小尺寸OLED屏。他呼吁,由于OLED是下一代顯示技術,希望國內政府、行業重視大尺寸OLED面板的技術研發。
對于印刷技術,華星光電的母公司——TCL董事長兼CEO李東生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在未來印刷技術將成為主流。因為目前的OLED大部分采用蒸鍍,在成本上缺乏競爭力,所以現階段很多企業都通過量子點技術來提升液晶電視的色彩飽和度。而當印刷技術成熟之時,OLED電視的性能與成本優勢就會完全顯露。在過渡期中OLED與LCD誰能更勝一籌完全是看哪家企業在生產線上投入更多。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