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磁干擾在電子電路設計中一直存在,在單片機設計中,電磁干擾會造成芯片工作效果的偏差,并且不利于產品的最終上市。對于單片機的EMI預防,要從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來入手。本文就將為大家介紹如何通過軟件處理來抑制單片機電路當中的EMI。
對干擾措施的軟件處理方法
電磁干擾源所產生的干擾信號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如在一些電磁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下)是無法完全消除的,終極將會進進CPU處理的核心單元,這樣在一些大規模集成電路經常會受到干擾,導致不能正常工作或在錯誤狀態下工作。特別是像RAM這種利用雙穩態進行存儲的器件,往往會在強干擾下發生翻轉,使原來存儲的“0”變為“1”,或者“1”變為“0。
一些串行傳輸的時序及數據會因干擾而發生改變;更嚴重的會破壞一些重要的數據參數等;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很嚴重的。在這種情況下軟件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抗干擾能力的高低。
程序遭遇電磁干擾大致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程序跑飛
這種情況是最常見的干擾結果,一般來說有一個好的復位系統或軟件幀測系統即可,對整個運行系統的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死循環或不正常程序代碼運行
當然這種死循環和不正常程序代碼并非設計職員有意寫進的,程序的指令是由字節組成的,有的是單字節指令而有的是多字節指令,當干擾產生后使得PC指針發生變化,從而使原來的程序代碼發生了重組產生了不可猜測的可執行的程序代碼,那么,這種錯誤是致命的,它會有可能會往修改重要的數據參數,有可能產生不可猜測的控制輸出等一系列錯誤狀態。
對重要參數儲存的措施
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錯誤檢測與糾正來有效地減少或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根據檢錯、糾錯的原理,主要思想是在數據寫進時,根據寫進的數據天生一定位數的校驗碼,與相應的數據一起保存起來;當讀出時,同時也將校驗碼讀出,進行判決。假如出現一位錯誤則自動糾正,將正確的數據送出,并同時將改正以后的數據回寫覆蓋原來錯誤的數據;假如出現兩位錯誤則產生中斷報告,通知CPU進行異常處理。所有這一切動作都是靠軟件設計自動完成的,具有實時性和自動完成的特點。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大大進步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從而進步系統的可靠性。
通過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當單片機電路遭遇EMI時很有可能會出現程序跑飛或者死循環的情況。因此,時刻關注單片機系統中的EMI就變得非常重要。提早進行預防就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為產品帶來的損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本文之后能對單片機系統軟件中EMI的處理方法有進一步的了解。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