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 Insights公布的2016全球前二十大芯片廠預估營收排名,其中美國有八家半導體廠入榜,日本、歐洲與臺灣各有三家,韓國則有兩家擠進榜。聯發科跟隨OPPO、Vivo等手機廠商快速成長,今年營收估計將達 86.1 億美元,年成長 29%。若除去三大純晶圓代工廠,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華為海思將以37.62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19。
英特爾今年預估營收將來到563.13億美元,較去年成長8%,依舊穩居半導體業龍頭。排名第二的三星,營收預估成長4%至435.35億美元,與英特爾的差距拉大至29.4%。晶圓代工廠臺積電預估營收將成長11%,成為293.24億美元,居第三名,成長幅度為前五大廠之首。
高通、博通分居第四與第五名,預估營收分別年減4%與年增1%。 整個來看,今年前20大廠僅有五家營收成長幅度來到兩位數。除了臺積電之外,還有第9名東芝成長16%、第11名(原第13名)聯發科成長29%、第14名蘋果成長17%、第16名Nvidia成長35%。
IC Insights 指出,以營收成長速度來看,Nvidia 今年受惠圖像處理芯片、Tegra 處理器在電競、數據中心與車用市場之應用高度成長,營收可望達到 63.4 億美元,年成長 35%,將是半導體大廠中成長幅度最大的廠商。聯發科因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客戶 OPPO、Vivo 等快速成長,今年營收估計將達 86.1 億美元,年成長 29%,將是半導體業界成長幅度第二大的廠商,并將超越英飛凌與 ST,升上全球第 11 大廠的位置。
IC Insights報告又指出,若將臺積電、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與聯電等三大純晶圓代工廠排除,AMD(42.38億美元)、海思(37.62億美元)與夏普(37.06億美元)依序將可名列第18、19與20名。
2016全球前十大半導體排名情況:
英特爾(Intel)
英特爾的榜首位置仍然無人撼動,今年預估營收將來到 563.13 億美元,較 2015 年的554億美元成長了 8%。至此,三星與英特爾的差距從2015年的24%將被拉到29%。
三星(Samsung)
據IC Insights預估數據,三星今年預估營收將達到435.3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4%。受Note手機召回影響,三星電子2016第三季度凈利潤降至4.41萬億韓元(約合39億美元),同比下滑了17%。三星電子移動部門三季度營業利潤1000億韓元,較去年同期的2.4萬億韓元下降96%,創下歷史新低。
臺積電(TSMC)
臺積電今年預估營收為293.4億美元,增幅達到11%,增幅位居前五大廠之首。高通、博通分居第四與第五名,預估營收分別年減 4% 與年增 1%。
高通(Qualcomm)
高通2016預估營收為154.36億美元,同比減少4%。通過高通2016Q4財季報表來看,截至9月25日,營收為62億美元(約合41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凈利潤16億美元(10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1%;攤薄后每股凈利潤1.07美元,同比增長60%。
博通(Broadcom)
今年博通增長稍微放緩,預估營收為153.32億美元,增幅僅為1%。在今年11月9日,曾傳博通擬用65億美元收購網絡設備制造商Brocade.
SK海力士(SK Hynix)
日前,SK海力士公布了第三季度營收為4.2兆韓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3.8%,共賺進7259億韓元(約6.41億美元),雖然較去年同期下滑47.5%,但與前季相比,營業利潤跳增60.3%,反應存儲器價格止跌回升。受益于DRAM市場強勁,預計SK海力士第四季度出貨量將較第三季增長10%。
美光(Micron)
美光2016預估營收為128.42億美元,同比減少11%。2013年,美光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日本唯一一家DRAM制造商、已宣布破產的芯片巨頭爾必達(Elpida,蘋果iPhone/iPad等產品DRAM芯片供應商之一)而一躍成為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DRAM芯片制造商。
德州儀器(TI)
德州儀器2016預估營收為123.49億美元,同比增長2%。根據德州儀器公布的2016第三季度財報,其營收為36.8億美元,凈收入9.68億美元。據悉,第三季度的收入已超過TI的預期,受益于汽車市場的強勁,TI在工業市場實現了較大增長。在個人電子市場,第三季度幾乎與去年持平。
東芝(Toshiba)
東芝2016預估營收為109.22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不過,東芝近日再涉財務造假旋渦。據悉,其子公司偽造并挪用訂貨單等票據,截至2016年9月底,累計虛報銷售收入5.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20萬元)。
恩智浦(NXP)
恩智浦2016預估營收為94.98億美元,同比減少10%。根據NXP公布的2016第三季度最新財報來看,其業績相當突出,實現營業收入24.7億美元,同比增長62%;高功率混合信號產品業務營收為21億美元,同比增長80%,表現非常亮眼。
NXP被高通以470億美元收購后,二者合并年收入將超300億美元。除此之外,半導體行業還將出現一個市值高達1300億美元的超級巨無霸,其市值將緊逼龍頭英特爾。
其他半導體公司收入情況:
聯發科(MediaTek)
聯發科增長排名僅次于英偉達,IC Insights預計2016年聯發科同比增長29%。雖然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預計僅為4%,但聯發科手機芯片頗受中國手機廠商(例如Oppo和Vivo)青睞,這是聯發科耀眼表現的最主要原因。
英飛凌(Infineon)
英飛凌2016預估營收為73.43億美元,同比增長6%。根據英飛凌公布的2016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其營收為16.3億歐元(約18.2億美元),不計特殊項目的營業利益為2.54億歐元。占英飛淩總業務約3分之1的電源管理事業,營收減少2%,營業利益則下滑19%。
意法半導體(ST)
意法半導體2016預估營收為69.44億美元,同比增長1%。第三季度凈收入總計18億美元,毛利率為35.8%,凈利潤7100萬美元。2016年前九個月總收入51.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3億美元減少2.2%。意法半導體2016第三季度增長主要動力來自物聯網產品。同時,汽車產品也是ST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蘋果(Apple)
蘋果排名較2015年上升了三位。不過,蘋果公司在前二十大中有些特殊,該公司的芯片只用于本公司的產品,并不外銷。IC Insights估算2016年蘋果處理器的“銷售額”在65億美元左右,在前二十大中排名第14。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市場對 iPhone 7的強勁需求能維持到年底的話,那么蘋果2017財年第一季度的財政收入將會大增。如果蘋果能以 650 美元的平均售價賣出 7500 萬部 iPhone 的話,那么他們或許會盈利 210 億美元,而如果賣出 6500 萬部 iPhone 的話,蘋果也有可能盈利 180 億美元。
索尼(Sony)
索尼2016預估營收為64.66億美元,同比增長3%。日前,索尼發布了該公司2016財年第二財季財報。財報顯示,索尼第二財季營收為1.6889萬億日元(約合161.1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927萬億日元下降10.8%。第二財季凈利潤為48億日元(約合458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36億日元下滑近86%。運營利潤為457億日元(約合4.3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880億日元下滑48%。營業利潤之所以下滑,是因為半導體和元件業務的經營業績惡化。
英偉達(Nvidia)
2016年上半年存儲器的不景氣對半導體市場影響頗大,而英偉達是二十大中增長最快的,IC Insights預計2016年銷售額同比將增長35%。英偉達(Nivida)的最新財報(2016年第三季度)顯示,其圖形處理芯片(GPU)和Tegra處理器在市場上大受歡迎,游戲業務同比增長63%,數據中心業務同比增長193%,汽車電子業務同比增長61%。
瑞薩(Renesas)
瑞薩2016預估營收為57.51億美元,同比增長1%。從瑞薩公布的2016(4-6)月財報來看,其營收下滑嚴重,而導致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熊本強震導致生產車用半導體(晶片)的川尻工廠部分產線停工,拖累合并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15.2%至1,519.76億日圓。
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
格羅方德2016預估營收50.85億美元,同比減少11%。近期市場傳出格羅方德可能還將暫緩大陸重慶合資晶圓廠的計劃,不過遭到格羅方德方面否認。作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截止至2016年6月30日,Global Foundries資產總額203億美元,負債總額43億美元,權益負債比約27%。
聯華電子(UMC)
聯華電子2016預估營收為44.55億美元,根據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合併營業收入為新臺幣381.6億元,與上季的新臺幣370.0億元相比成長3.2%,較去年同期的新臺幣353.2億元增加約8.1%。
總結
整體來看,今年前 20 大廠僅有 5 家營收成長幅度來到兩位數。除了臺積電之外,還有第 9 名東芝成長了 16%、第 11 名(原第 13 名)聯發科成長了 29%、第 14 名蘋果成長了 17%、第 16 名 Nvidia 成長了 35%。(來源:IC Insights)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