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認為:任何一臺能夠用電力的設備,將會最終安裝上電力驅動。米家騎記電助力折疊自行車現在就在我們的拆解桌上,這是我們拆解桌上的第一件交通工具。小米制造出了智能自行車,但這將成為我們的維修噩夢嗎?廢話少說,拆吧!
從外觀來看相當時尚了,再來看看規格吧:
250 W, 36 V 高速發動機
0.21 kWh 電池 (20 NCR18650PF 鋰電池)
單次充電助力騎行 45 km
禧瑪諾 Nexus 三變速器
根據人腳踏調節的力矩傳感助力
騎行數據實時監測,包括速度、里程、動態功率和卡路里消耗。
速度傳感器
電線連接在座椅下方,然后沿著框架延伸到(模塊化)插座。
我們能夠剝離電線,并拆下傳感器組件。
測量騎車人的曲柄力矩的傳感器系統是IDbike TMM4 或類似的東西。
推出小電路板,我們得到這個奇跡測量器的核心:一個1820A可編程線性霍爾傳感器
這利用霍爾效應在車輪轉動時跟蹤車輪,使用它來確定你的行駛速度(和你的工作努力程度)。
三線系統使用簡單的 JST 連接器連接,而不是焊接。現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模塊化。
輪軸齒輪電機
為了找到輪軸齒輪電機,我們卸下了前輪。
擰下蓋子后,我們可以推出旋轉運動的源頭,并發現電機后蓋后面的一個小圓形板。
除了分配功率,它還具有用于(每四個線圈)測量速度的三個傳感器。
外圈上12個線圈使中心主軸上的10個磁鐵260次/分鐘的轉動。電機的連續輸出功率為180 W,力矩為7.3 Nm。
翻轉側的三個齒輪由塑料制成,以將磨損保持在最小。
我們從頂管拉出主插頭,使我們能夠提取連接所有電子元件的神經系統。
只有4個 Torx 螺絲固定自行車計算機的蓋子與 160 × 128 像素的 TFT 屏幕用簡單的 ZIF 連接器連接。
在板的另一面,我們找到以下芯片:
聯發科 MT6261A ARM 處理器
Microchip PIC16LF1518-I/MV PIC 控制器
CSR 1010D A05U 藍牙智能IC照明
德州儀器TPS259240 eFuse 帶過壓保護
Winbond 25Q128FV 128 Mb 串行閃存
電池管
該管可以單手取出,只需按下一個按鈕,可以用5針連接于側面在3小時內充電。
自行車的重量大部分來源于這個電池——它重1.46公斤,當然是充滿電的時候。
自行車的電池容量重為5800mAh(208.8Wh)。上一個無意義的比較,電量超過5 個12.9英寸的 iPad Pro 12.9"!
我們開始撬開后燈,電纜保持在適當位置,但能看到一些隱藏的螺釘。進入內部就有辦法啦。
這個大型臍帶從充電端口通向另一端的電池和BMS(電池管理系統),并在后燈后面有一個LED板。
我們剝掉電路板,發現一些秘密。這個電路控制后面的LED陣列,以及沿管頂部的一些LED(可能指示電池活動)。
電池管理系統
主電池盒很難打開。五個螺絲(隱藏在一些很難撬開的蓋子下)并不是全部。
當我們在一些溫和的加熱和“良好的振動”下最終成功打開的外殼,搞壞了一些芯片。自行更換電池恐怕不行。
我們終于拿到了獎品:20 個松下NCR18650PF鋰離子電池!松下是一個很好的(安全)品牌,所以充電應該是很容易地,即使自行更換容易。
電池組還具有電池管理系統(BMS)電路板。
該板裝有大量電阻器。突出的是以下組件:
一個ATMEL MEGA 328P 電池管理 MCU
S11428 33TVF
FL12.000 12 MHz 石英晶體振蕩器
另一面,我們發現這些:
單n溝道溝槽MOSFET(x4)MDU1931 芯片
RS2M 整流器
自行車的大腦
控制單元安裝在一個方便的把手上,使用了兩個簡單的螺絲連接到框架。
拆下螺絲后,我們可以通過導軌抓住控制器單元,并將其直接向外滑動。
這輛自行車的大腦是一個由 Ananda 制造的電動自行車控制器,Ananda 是許多電動自行車組件的制造商。
我們轉到側板,在里面的發現會震撼你(人們總是為內在而著迷,對嗎?)
三個板 ——由一隊夾子連接 ——淹沒在黃色透明橡膠里。
我們認為這是為了減弱振動和幫助散熱到鋁外殼。
大多數重要組件都住在電池針板上,我們發現了:
STM32100C8 微控制器,采用 ARM Cortex-M3 32位RISC內核
MCP2003 LIN J2602 收發器
Diodes Inc AS358M 低功耗雙運算放大器
GH17M 晶體管
其余的覆蓋板主要承載電容器和其它無源組件。
以上,這輛自行車被完全拆解。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