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8杭州·云棲大會上,全球高質量模擬與混合信號半導體產品的領先供應商Semtech公司宣布將其LoRa芯片半導體知識產權(IP)授權給阿里云IoT,這是Semtech在全球繼ST(意法半導體)之后第二次授權LoRa IP,也是首次在國內授權。阿里云IoT在獲得授權的基礎上,聯合ASR(翱捷科技)共同發布了超小尺寸、超低功耗的LoRa單芯片。
隨著阿里的加入,未來在國內NB-IoT和LoRa的發展將會走向何方?
阿里云IoT為什么選擇LoRa?
今年三月,在2018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宣布阿里巴巴將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這是阿里巴巴集團繼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后新的主賽道,胡曉明當時也表示,阿里云IoT的定位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阿里云計劃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臺設備。
不久前,我們就看到了阿里在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上的一個大動作。8月17日,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與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阿里巴巴將依托中國鐵塔在全國的近190萬站址及配套設施資源,增強邊緣計算能力同時打造云邊端協同一體化的云計算服務體系,連接萬物上云,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環境大腦等領域快速落地。
為了更好的實現物聯網智能連接,阿里還需要選擇合適的連接技術連接物聯網終端設備與云。從結果來看阿里最終選擇了LoRa,這是為什么?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云IoT總經理庫偉表示:“LoRa是物理網領域的一個重要技術,我們很榮幸能夠在這一領域聚合大量的生態合作伙伴,來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物聯網方案,一起做大生態,為客戶提供價值。”Semtech中國區銷售副總裁黃旭東接受采訪時表示:“LoRa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連接技術,基站也非常簡單,絕大部分的網絡服務器也是在云里做的。阿里云是國內領先的云服務廠商,選擇Lora能夠更好發揮阿里云的優勢。”Semtech全球市場推廣及拓展高級副總裁張暉認為,LoRa就是為云而生。
因此可以看到阿里云IoT與ASR共同發布的LoRa芯片除了具備LoRa本身超低功耗和超小尺寸的特點,還深度集成 LoRaWAN,LinkWAN及AliOS Things,能更好地滿足表計類、智能城市、安防、智慧農業、智能物流、智能樓宇等多種物聯網應用場景。
另外,在2018杭州云棲大會期間阿里云IoT還宣布了“達爾文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包括平臺、芯片和微基站在內的全鏈路生態服務全面推動低功耗廣域網(LPWAN)技術LoRa的覆蓋與普及,讓每個企業都有自己LoRa網絡的普惠連接。
為什么授權給阿里?
目前,基于LoRaWAN規范的物聯網網絡已經在超過 100 個國家實現部署,想要獲得LoRa IP授權的廠商也很多,Semtech為什么選擇授權給阿里云IoT?黃旭東表示,看如今的智聯網,從芯片到模塊,再到節點和應用,想要推動智聯網的落地僅有IP是不夠的,還需要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整個生態鏈的發展。選擇阿里云是因為他們在國內的云服務市場處于領先地位,他們的強項是云,我們的強項是LoRa連接,再加上軟件和硬件平臺一起推動物聯網生態的發展。
據了解,Semtech的合作授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用Semtech提供的LoRa晶圓做SiP封裝芯片,另一種就是ST和阿里云IoT獲得的IP授權,獲得LoRaIP授權之后芯片廠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芯片架構、自行增加片上各種外設,能進行更多創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oRa芯片。
黃旭東還指出,與阿里云IoT是一個強強的合作,并且我們不只是給阿里云授權IP,還會有更全面的合作。我們做LoRa有五六年的時間,在連接上則有著更深厚的積累。這意味這我們不僅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從失敗中總結的經驗。此前,我們已經有和歐美廠商合作LoRa的經驗,因此我們還會與阿里云配合,讓他們少走一些冤枉路,更好地在生態方面合作。
反過來,阿里云是一個很大的平臺,同時阿里的IoT合作伙伴計劃聯盟(IoT Connectivity Alliance,ICA)有成千上萬的合作伙伴,探索ICA與LoRa聯盟更深入的合作也能夠很好地推動LoRa生態的發展,阿里將成為LoRa一個很主導的角色。目前可以看到,阿里在LoRa聯盟里有一個董事會成員,還有LoRa亞太副主席等。
張暉指出,隨著與阿里云合作的深入,LoRa技術標準肯定會不斷演進和完善,LoRa芯片也能夠實現更低成本和更低功耗,也能夠更適合中國市場的需求。而這其實很重要的是用應用推動技術的發展。
NB-IoT還能阻擋LoRa的發展嗎?
不過,到了應用層,同屬于LPWAN技術的NB-IoT就與LoRa在國內形成了很強的競爭關系,并且在一段時間內NB-IoT獲得了更大的關注。從技術上看,NB-IoT工作在授權頻譜,LoRa則工作在授權頻譜,因此有觀點認為LoRa在實際應用中會出現被干擾和實時性不佳等問題。對此,黃旭東表示:“物聯網的很多應用不需要一個授權頻譜專為數據傳輸,比如抄表,三點或五點抄表沒有差別,或者在停車應用,只需要知道停車時間就可以,至于數據的傳輸上報時間沒有嚴格的要求。”
不僅如此,LoRa技術簡單具優勢明顯。據介紹,LoRa技術由兩個法國年輕人提出,在FSK(Frequency-shift keying)的基礎上進行調制,實現低速率、遠距離、低功耗,并且提高了靈敏度。隨后兩個年輕人找了一些做FSK技術的公司,最終Semtech富有遠見的購買了這個技術。但是由于架構簡單,Semtech當時覺得競爭很難,幸運的是后來歐洲和美國的水表、氣表等都開始用LoRa技術,IBM也看好這個技術,學界也認識了這個技術,之后就成立了LoRa聯盟,結合做網絡、基站、服務、安全、應用等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動LoRa的發展。
不過,LoRa在國內的發展并不順利,黃旭東表示四五年前他接手LoRa時,國內只有零散的合作伙伴,運營商對LoRa感興趣,不過可能只是在評估NB-IoT和LoRa。LoRa在國內發展真正取得突破得益于中興,在中興想要發展LPWAN時,華為已經投了很多資源做NB-IoT,中興想與其競爭包括IP等都不占優勢。因此有段時間整個中興都在做LoRa,后來的主要推動者是中興克拉,推動LoRa技術在水表、氣表等應用上的落地。
據了解,此前在一個表類落地應用中,開始客戶準備使用LoRa,但因為是在NB-IoT的地盤,這個客戶該線選擇NB-IoT。不過,使用NB-IoT連接大概四萬個設備沒有問題,改用NB-IoT沒連接幾千個設備就出現問題,包括網絡、芯片等,客戶最終又改回使用LoRa。隨后,去年底工信部發布《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了470-510MHz頻段的使用允許用于無線傳聲器,明確用于傳送聲音的無線電設備,而非數據,而LoRa采用自組網抄表的應用在國內就使用了這個頻段,這為國內LoRa的落地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因此刺激了國內LoRa業者,讓聯盟成員更加緊密的合作。最終,今年工信部的規定沒指出不能組網,而是表示可以做局域網,并且之前表示某些應用不行,現在對應用也沒有限制,解決了LoRa在國內發展的不確定性問題。
因此,來自NB-IoT的競爭不僅沒有遏制住LoRa的發展,反而從今年二月到現在,LoRa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如今,作為LoRa在國內很大的推動力,中興已經有上千個合作伙伴。再加上阿里此前表示希望在五年內實現100億個物聯網連接。張暉指出,在這次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云談了三大市場,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這些都是LoRa的應用范圍,我們希望在阿里100億的連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LoRa,相信阿里也比較看好LoRa,不然也不會花在LoRa上投入這么多。
華為和三大運營商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建設NB-IoT,所以即便在技術和成本上相比LoRa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依舊會全力推動NB-IoT的發展。但技術簡單、成本更具優勢的LoRa,國內在中興、阿里、騰訊的推動下LoRa生態會更加壯大。而作為運營商聯通在市場的需求面前,同時提供LoRa和NB-IoT連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智聯網時代LoRa和NB-IoT是互補的關系,而非競爭關系。
那么,隨著國內互聯網巨頭、聯通的加入,NB-IoT還能阻擋LoRa在國內發展的勢頭嗎?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