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單、雙向可控硅如何進行極性判別,判別好壞與導通性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單向可控硅的檢測
1.極性判別
單向可控硅有三個極,即控制極G、陽極A與陰極K,其符號與基本檢測方法如圖所示。單向可控硅的G、K極間為一個PN結。根據PN結單向導通的特性,可很快判斷其三個電極。把萬用表置于Rx100擋,輪流測量各極間的正、反向電阻,總有~次測得的阻值較小(約1kQ),這時黑表筆接的是控制極G,紅表筆接的是陰極K,剩下的是陽極A。
2.判別好壞與導通性能
當測量B與A、K與A之間阻值均為無限大或均為小阻值時,說明可控硅已損壞。當用萬用表(Rx1擋)黑表筆接陽極A,紅表筆接陰極K時(這時無阻值),把G極與A極短接后(利用萬用表內電源正極瞬時給G極一個觸發電壓),可控硅便處于導通狀態,若即便是G極與A極脫離后,陽極A與陰極K仍處于導通狀態,則說明可控硅良好,否則說明其已損壞。以上單向可控硅是MCR100型號,用MF47F型萬用表測試。
雙向可控硅的檢測
雙向可控硅也有三個極,巳Ij控制飯G與第一陽極T1、第二陽極T2。實際上T1與T2是可互換使用的。雙向可控硅的符號基本檢測方法如上圖所示。
1.極性判別
T1極與G極的判別:用萬用表Rx10擋分別測量各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如果發現某兩個極之間的正、反陽電阻都很小(約150ll左右),則這兩個極是T1與G極。然后將萬用表置‘f-Rx1擋,輪換測量這兩個極的、反向電阻,測得的阻值較小的一次黑表筆所接為T1極,另一個為控制極C,余下的足T2極。以}雙向可控硅是MAC97A6/M329型號,用MF47F型萬用表所測。若用Rx100擋時測得的阻值有所不同(在500ll左右),應注意。如測大功率可控硅則數據會有不同,小電流不可觸發,萬用表還需外加(串聯)電壓才可進行。
2.判別好壞與導通性
能將萬用表置于Rxlk擋,測T1與T2、G與T1之間的阻值,如果阻值很小,說明可控硅已擊穿。若測得的G與T2極的正、反向阻值均很大(正常應在數百歐左右).則說明已斷路。
判別可控硅的導通能力,可把萬用表的黑表筆接T1極,紅表筆接T2極。用一節干電池作觸發電源(也可用另一只萬用表Rx1代替),這時表針呈導通狀,干電池離開仍呈導通狀,這是判別T1到T2的導通件能。其原理很簡單,于電池的正極接T1,對G假干電池負極形成一個觸發電壓,電流通路為:從干電池十—T1一G一千電池,形成電流通路被觸發,這時萬用表也作為一個電源用,負表筆內+—T1—T2一正表筆內一,形成T1到T2的通路。
T2到T1的導通性能與此極性相反,町用同樣方法進行判別。
經驗表明,不同型號的可控硅所用萬用表的擋位不同,所測阻值也不一樣。比如,用Rx100擋不易發現較小阻值時,改用Rx10擋易發現了。可控硅型號不一樣,所測阻值差異較大,比如,在測單向可控硅MCR100時,用萬用表的電阻量程Rx1—R×1k擋輪流測量只能出現一個較小阻值(無第二個較大阻值);叉如,在測單向可控硅FD315M時,用正、負表筆輪流測量時,用Rx100或RXlk捎測時有兩個阻值,但不易發現哪個較小,若用Rx1或Rx10擋測較易發現較小的阻值,用黑表筆確定G極,紅表筆確定K極才易找到,所以千萬不可死搬硬套。下圖是幾種可控硅的實測腳位圖,供參考。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