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在沒有WiFi的情況下,想要打電話和上網,可是需要使用SIM卡。這種手機卡可是必須要鑲嵌在手機里,才可以使用。3月29日,中國聯通正式宣布,將eSIM可穿戴設備獨立號碼業務從試點拓展至全國。如今eSIM卡將全國可開通了,所以關于SIM卡或許在過不久就要被淘汰了。對于eSIM卡可能很多人還不是很熟悉,那么和SIM之間究竟有什么區別?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eSIM?
eSIM,即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本質上還是一張SIM卡,只是它直接嵌入到電路板上,其尺寸極小,可省去傳統SIM卡卡槽空間。
SIM卡和eSIM的區別(一)
eSIM另一個關鍵優勢是,它無需拔插更換SIM卡,你也不必來回跑營業廳,它可通過空中寫卡的方式來實現靈活的遠程配置,比如批量業務開通、改變簽約等,甚至在不同運營商間自由切換。
SIM卡和eSIM的區別(二)
eSIM豐富消費者終端
自1991年世界上第一張SIM卡已來,傳統SIM卡已陪伴我們渡過了28個春秋,但它身上有一大缺點-----占用卡槽空間,限制了終端設計與擴展。
今天的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屏幕越來越大,機身越來越薄,傳統SIM卡卡槽占用了“寸土寸金”的智能手機空間,為此我們看到,從full size、mini 、micro到nano,SIM卡也變得越來越小,以此更利于終端輕薄化設計,還可利用釋放出的空間來提升電池續航等能力。
但隨著智能手表、VR等可穿戴設備興起,傳統SIM卡“占用卡槽空間”的問題越發凸顯,這也阻礙了網絡連接擴展。
在智能手機已趨于飽和的當下,網絡連接正從手機向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擴展,eSIM將運營商網絡連接從智能手機向可穿戴設備擴展,豐富終端種類,擴展應用場景,也將為運營商創造新收入。
此外,面向未來5G手機,尤其是毫米波時代,多個天線模塊將環繞于機身,這種設計方式或將意味著傳統SIM卡卡槽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直接嵌入電路板的eSIM。
eSIM擁抱萬物互聯
除了消費者終端,eSIM還面向一個更大的連接市場——物聯網。
傳統SIM卡需人工拔插更換,卡插槽容易進入灰塵,劇烈震動會導致接觸不良,無法適應大規模物聯網部署。以車聯網為例,汽車廠商希望將車輛銷售到世界各地,并確保每一輛汽車能與當地任何一家運營商網絡連接,為用戶提供無縫的車聯網服務,若采用傳統SIM卡,車輛每銷售到一個國家,需要大量人力更換SIM卡,這會增加運營成本。若車輛駛入覆蓋盲區,eSIM卡可確保切換到有信號覆蓋的另一家運營商網絡,從而保證無縫的連接體驗,這是傳統SIM卡無法實現的。
想象一下,未來的智慧城市、智能工廠等,數以億計的物聯網終端若采用傳統SIM卡,要更換運營商就得替換SIM卡,不僅耗力耗時,還可能導致暫時性停產。而eSIM只需通過無線遠程寫卡就可完成。同時,eSIM卡遠程寫卡還可保障運營商網絡在發生重大故障時切換到另一家運營商,從而保障數字世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萬物智聯的時代需要更具簡單、靈活性的eSIM解決方案。萬物智聯是未來,而eSIM是推動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因素。
這些年來手機卡也是一直在變化,從標準卡、小卡到Nano SIM,一點一點的變小。如今又出來了eSIM虛擬卡,不得不感慨,科技將人們的生活已經變得大不相同了。
你好,eSIM!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