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能的大浪潮下終于來到了人們的眼前。在制造、建筑、教育、物流、安防、清潔、醫療等各個領域,機器人都在不斷顛覆著人們的認知。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機器人產業已經逐漸進入紅利期,新的產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從教育到商用,深度融合下的智能機器人產業
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夠在教育行業生根發芽,除去機器人自身利于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等客觀因素外,相關教育政策的傾斜同樣不可小覷。根據教育部下發的新規定,自主招生的報名條件將只保留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兩個類別。由此一來,由智能機器人發展而來的各項競賽將有望成為繼奧數后又一競相爭強的熱門項目。
商業服務作為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另一大應用場景,應用范圍更加廣闊。不同于競爭激烈的2C市場,開發潛力更大、價值更高的2B市場越來越受到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歡迎。
智能倉儲,機器人領域的下一片藍海
據了解,京東無人倉在4萬平米的空間內,布置了上千名機器人,單日分揀效率高達20萬單。無人倉中的倉儲機器人不僅能夠進行取貨、掃碼、運輸、投貨等功能,還能根據二維碼與慣性導航自動識別快遞信息。
不僅京東一家,阿里的菜鳥網絡也在通過投資、自主研發等方式積極布局智能倉儲領域,并在去年雙十一完成了一百臺機器人單日發貨超百萬件的壯舉。曠視科技更是通過全資收購智能倉儲企業艾瑞思機器人的方式,正式進軍倉儲機器人領域。
中國制造下的工業機器人,轉型迫在眉睫
然而從供應商角度來看,在這近14萬臺工業機器人的銷量中,僅有25%來自本土品牌,同比下降6%。在世界范圍內,以ABB、庫卡、發那科、安川為首的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仍然牢牢把持著全球50%的市場份額。尤其在高端工業機器人領域,國產品牌占有率還不到5%。中國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型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目前國內機器人行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有新松、埃斯頓、埃夫特、新時達、華昌達等,這些企業正在通過自主研發、收購等方式逐漸掌握零部件與本體研發技術,在產業鏈中上游進行拓展。結合本土服務優勢,這些企業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力,有望在未來逐步替代外國進口產品。
近幾年,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中國制造業正在面臨集體轉型。根據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分崗位年平均工資情況報告》,中國制造業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8049元,對比東南亞地區,以往的人力成本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加之今年貿易戰所帶來的惡劣外部環境,中國制造業轉型迫在眉睫!
要揚長避短,更要取長補短
從《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一系列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接連出臺。
巨大的市場需求、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完整的產業鏈條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巨大優勢。而基礎能力不足、研發經驗欠缺、產業競爭力不足也是阻礙機器人行業發展的客觀事實。
面對優點與不足,我們不僅需要揚長避短,更要取長補短。正如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博士所說:“現在一定要集中資源在下一代機器人上實現突破,否則舊的沒補上,新的短板又出現。如果發展方向出現偏差,我們未來可能會喪失更多機會。”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貿澤供應專用處理器和加速器解決方案 | 25-07-28 16:45 |
---|---|
“低空經濟” 崛起,2025無人機市場暗藏哪些潛力趨勢? | 25-07-14 16:17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車間生產效率 | 25-07-05 11:19 |
萊迪思和英偉達的網絡邊緣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榮獲2025年人工智能突破獎 | 25-06-26 17:23 |
意法半導體在 2025 年東南亞國際半導體展會展示邊緣人工智能和自動化解決方案 | 25-05-30 16:52 |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