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8年3月,美方對我國先后開出了涉及500億美元、200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但并沒有多少人真正搞清楚過:美國加收的關稅,是給美國消費者、企業帶來更高的成本?還是逼迫中國廠商降了價,亦或者是別的國家代替了中國成為美國的新供應商?加征關稅,到底是誰在買單?
一、宏觀中的未解之謎
關稅落地以來,美國從我國進口的,被加收關稅的2500億美元的商品金額出現了明顯下降,而未征關稅部分也在趨弱。
其中2000億的清單因為征關稅較晚而在去年底出現金額反彈,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美方企業趕在關稅落實前加了庫存。
要確定這些商品到底是由我國加收關稅引起的,還是由美國基本面變化引起的,還需要與美國從全球其他國家進口情況進行對比:
自關稅落地以來,美國從全球進口的增速和與從中國進口的增速顯著分化,從全球進口增速依然表現平穩。目前來看,連尚未落入征稅清單的部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隨之而來的,是美國從我國進口占比的下降。
從宏觀數據來看,我國出口額確實受到了美國加收關稅的明顯負面影響,但仍無法確認受損是因為中國廠商降價所致,還是因為美方消費減少或者從其他來源地進口。
因此,我們決定從微觀數據著手來剖析這一問題。
二、微觀中的魔鬼細節
美國USITC網站提供了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細分商品的月度層面貿易數據(可以細分到與關稅清單一致的8位碼層面),從該數據庫中,可知美國從我國進口商品的情況。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3月的數據,我們對關稅生效前后不同批次商品的價格變化、數量變化、金額變化和稅率變化進行對比:
1)伴隨著關稅的落地,計算的關稅稅率也相應的顯著提高,其中340億和160億清單計算稅率相應的增加了近25個點,2000億清單計算稅率相應的增加了近10個點,而沒有征稅的商品稅率基本沒有發生變化。
2)在關稅落地后,商品的數量和金額(不含稅)有明顯的下降,但價格(不含稅)的變動與關稅落地無關,不含稅價格變動的趨勢在關稅落地前后基本沒有區別。
3)由于不含稅的價格變動與關稅相關性不大,各個清單的含稅價變動隨著關稅落地有明顯上升。
上述對比使得我們看清,美國加征關稅后,中國的出口價格(即美國的不含稅進口價格)并未發生顯著變化,結果是美國消費者承擔的價格上升了,同時,美國進口中國商品的數量下降了。
中國廠商為什么不愿意降價?我們認為這是由于我國大部分行業本身利潤率就不高,下調價格會使企業產生虧損,并且企業出口依存度越高,利潤率就越低。
一些企業調研也印證了上述的分析,如據21世紀報道,杭州某貿易公司相關人員表示:
“做美國訂單的出口企業,比如說供貨給沃爾瑪、Costco、梅西百貨等大公司的,本來利潤率就只有5%-10%左右,如果關稅加到25%,利潤空間完全沒有了”。
那么,美國進口方是如何應對的呢?
綜合微觀和宏觀數據,可以發現美國面對從中國進口商品更高的價格,采取的策略是轉移進口市場,泰國、印度、越南、中國臺灣、法國、韓國等受益較大。
前文已經提到,自關稅落地以來,美國從全球進口的增速和與從中國進口的增速顯著分化,進口占比下降;而且,目前來看,連當前未落入征稅清單的部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分地區看,2019年以來,與2018年四季度相比,美國從泰國、印度、越南、中國臺灣、法國、韓國的進口增速顯著增加,占比也提升顯著。
美國從泰國、印度、越南等地進口增速顯著加快
我們認為,美國加征關稅,對美國最大影響在于通脹和需要尋找新的商品來源地;而對中國最大影響在于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會受到擾亂。
三、加征中國商品關稅對美國通脹的影響: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上述分析表明,加征中國商品關稅,固然使得中國出口減少,但美國進口方一方面需要承擔關稅,另一方面需要尋找替代進口供應方。最終,這些影響反映在美國企業和居民消費的成本上,形成成本推動型通脹。
若美方全面對華商品征關稅,將對美國通脹產生多大的影響?
我們選擇美聯儲FOMC用于衡量通脹預期的PCE指標進行觀察,發現自關稅落地后,受關稅影響的行業相應的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確實出現了較為顯著的上升,而PCE中的不可貿易部分(如服務類)CPI仍有下降趨勢。
考慮中國商品關稅上升對美國通脹最為直接的影響,假設:
CPI或者PCE上移=價格變動25% *(美國消費品進口/總消費量)*(美國從中國進口消費品/美國消費品總進口量)*(美國從中國進口消費品被征稅的部分/美國從中國進口消費品總量)
近似地認為美國消費品被征稅的比例(美國從中國進口消費品被征稅的部分/美國從中國進口消費品總量)等于美國從中國進口整體被征稅的比例,目前為45%左右。
2017年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總體為13.3萬億美元。根據World Bank數據,2017年美國從全球進口中消費品為8859.3億美元,占從全球進口的36.8%。從中國進口消費品為2266.2億美元,占從中國總進口的43.7%。
從而:美國消費品進口/總消費量:8859.3億/133240億=6.65%,美國從中國進口消費品/美國消費品總進口量226,6.2億/8859.3億=25.6%。
則:2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PCE將上升:25%*45%*6.65%*25.6%=0.2個點。
目前加收25%的關稅將推升PCE0.2個點,溫和可控;但若美國對中國全部商品均加收關稅,則將上升約0.45個點。
因此,對華全面加征25%關稅,對美國PCE直接影響為0.5個點左右。
此外,上述分析只考慮了對消費品的直接影響,而沒有考慮通過資本品、中間品而帶來的間接影響,存在一定低估。由此可見,對我國加收關稅將導致美國通脹的上升,而這最終將對美國貨幣政策的靈活調整形成制約。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美對華為禁令或將再延長90天 | 19-08-19 11:04 |
---|---|
特朗普口中所謂的“匯率操縱國”是什么意思? | 19-08-06 18:00 |
華為挺過考驗,美國5大科技巨頭崩潰了! | 19-08-06 11:29 |
華為禁令5年內不會撤銷!拒絕華為是美國落后的開始! | 19-07-30 09:42 |
太剛了!新聞聯播硬懟美帝,背后隱藏3大深刻原因 | 19-07-29 09:40 |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