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許多技術已經在邊緣運行,我們開始看到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的結合,即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AIoT 是一個術語,指將 AI 應用于 IoT,這是一種比較新的現象,代表著在硬件設備之間實現許多簡單的數字連接。隨著 AI 越來越靠近邊緣,并進入諸如傳感器、攝像頭和移動設備等各種設備,它可以使嵌入式設備更智能,并且在許多情況下,不再需要大量基于云端的計算。相反,分析可以直接在設備中進行,從而消除了處理過程中的所有延遲。
盡管 AIoT 的概念相對較新,但是了解在不久的將來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們期望看到的與 AIoT 相關的一些機會。
智能汽車、智慧城市
關于 AIoT 技術可以如何被應用,自動駕駛汽車(AV)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有多個攝像頭,用于目標識別、計算機視覺、車道預警和駕駛員疲勞狀態監測等,此外還有用于傳感器融合的其他傳感器(例如,熱成像、雷達和激光雷達傳感器)。通過在邊緣處理收集的數據,使得數據進出車輛的帶寬需求降至最低,從而避免了數據分析的延遲。在連接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或者延遲至關重要的時刻(例如當車輛高速行駛時),毫不夸張地說,邊緣處理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另一個應用案例是智慧城市,其中 AIoT 將使越來越智能的邊緣設備不僅成為數據發生器,還成為數據聚合器、數據交換平臺和數據驅動的決策者。在城市中,這意味著汽車能夠不斷得到街道基礎設施和其他車輛提供的最新信息,從而減少或消除交通擁堵。數據共享可以實現更佳的交通路線決策,同時可為應急車輛清開道路使其更快通行。未來,我們將看到汽車與交通信號燈、路燈柱和路牌進行“對話”。
AIoT 技術可以為智慧城市提供進一步支持,其將實現基于實時和預測信息做出有根據的選擇。例如,我們都知道,由于人工控制者沒有進行更新而使我們看到路牌上顯示過時信息,或者我們沒有被建議從下一個出口出去,結果卻成為交通擁堵的一部分,是多么令人沮喪的事。車輛對車輛(v2v)或車輛對基礎設施(v2x)的數據共享將確保車輛前進過程中沒有障礙。很快,v2v 和 v2x 將成為標準——但是這也要求將 AIoT 技術包含在數萬億個傳感器中。
智慧城市應用還將監測城市環境,檢查空氣質量,并且當污染水平上升時會向人們發出警報,同時重新規劃交通,以避免在特定區域造成交通擁堵和汽車尾氣聚集。
工廠和零售
AIoT 將對工廠工人的工作方式產生影響。未來的工廠將變得更加安全,因為以前的“沉默式”工業機器人和機器人車輛將利用 AIoT 技術來“感知”其周邊環境。這些機器人將確保如果有人進入其附近區域,它們會立刻明白正在發生什么事情并回到安全模式。隨著在貨倉中高速行進的快速機器人四處移動貨物,可以說它們變得越智能,倉庫地面對我們這些“軟機器”來說就越安全。
我們也將開始看到更多 Amazon Go 這樣的智能商店,購物者可以選擇他們的商品,也許是一瓶飲料或一個三明治,當他們離開商店時,該商品的費用將從他們的銀行賬戶中扣除,他們的積分也將被更新,而貨架將自動進行補充。所有這些都將來自于商店中的傳感器和攝像頭所執行的動作(由 AIoT 技術來支持)。
醫療保健
在醫療保健領域,我們都了解可穿戴健身設備,但我們將越來越多地看到可以檢查各種身體狀況的邊緣設備,從呼吸活檢到胰島素調節。的確,在這一領域,我們將看到這些設備變得價廉物美且普遍存在,從而使醫務人員能夠準確地跟蹤和評估全球的疾病,并協助他們為我們所有人更有效地進行診斷、開出正確的處方和監測醫療結果。
未來就在眼前
一想到我們將很快從中受益的那些理念,就會令人興奮,而 AIoT 正是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此類目標的技術之一。即使是現在,我們也看到下一個階段的 AI 計算正在向邊緣轉移,比如在本地機柜中執行而非在云端執行。因此,我們正朝著未來邁出許多小的步伐,未來 AIoT 將被廣泛部署在我們的汽車、城市、工廠、商店以及整個生活中,從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多合一平臺級設計!納芯微重磅推出車規級SBC NSR926X,助力智能汽車電子架構升級! | 25-07-31 10:57 |
---|---|
車載測試技術解析:聚焦高帶寬、多通道同步采集與協議分析 | 25-04-24 17:20 |
智能汽車通信的主動脈:GMSL與FPD-LINK技術及測試要點 | 25-03-03 16:34 |
意法半導體Web工具配合智能傳感器加快AIoT項目落地 | 24-11-19 16:18 |
貿澤推出針對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的工程技術資源中心 | 24-10-30 15:10 |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