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產品定義?
Mike(采訪問):那您公司的產品方向,是由市場部銷售部來定義,還是由工程師做技術的來決定?
Bob(凌特CTO,答):當然是工程師了,因為只有工程師才懂得產品,才知道什么是能做的。我們的工程師會跟客戶溝通,來決定產品的方向。
感謝Mike在次證明了我的想法,一直領導用《市場導向》束縛著,總感覺這里有問題。個人也不覺得《市場導向》有什么錯,關鍵老板認為是就把它理解為,市場人員來定義產品,他在負責銷售,接近客戶,最理解市場,因此才能定義好。其中意思也承擔相應的銷售業績或者說市場布局,想當然工程師無法承擔銷售業績,接觸的客戶不是那么多,有定義不負責任嫌疑。
左:Mike 《電子工程專輯》主分析師
右:Bob凌力爾特 CTO
公司前后也來過幾任市場老總,講起來夸夸其詞,了解很多這里、那里用什么,曾經是這樣做的,可是具體到最后我們到底做什么沒結果了。感覺就是對市場概括,更別說創新,慢慢的開始懷疑這樣,我們是否真的在做市場規劃。一般情況都是較量幾次,帶工程去拜訪幾個客戶了事,其實最后還是工程定義了,可是公司就是抓住“市場導向”一詞不放,認為這是原則,都是這樣做的。可就是從來也沒有成功過,始終看不到市場人員定義在哪里?
后來我看到一篇采訪史蒂夫·喬布斯的報道,他老人家這樣說:“我從不做市場調查,市場根本沒有我的東西,調查客戶也不知道,我來充當用戶,能夠滿足我就等于滿足了客戶。”不能相信史蒂夫·喬布斯這樣說過,這不是在批評我們嘛!喬布斯的觀點和我接近,老朋友反駁說了:“要知道你不是喬布斯。”我想,是的馬路上肯定有很多支持我的想法,說了你又不認識,不是喬布斯你也不相信。
在大陸大多是按照銷售業績評估成績,認為之前做的很好就肯定了市場了解,就是對產品的把握。其實給我了解大多是代理商幫助原廠收集資料而已,管理渠道,報價之類的,達不到產品定義的水準。產品不僅僅是讓回答在銷售的產品,要洞察未來、要創新,而不是說:“你只要你能設計出來,保證沒有問題,比市場便宜百分之幾十”等等。我覺得這樣不能完全算作是產品定義。
哥們給我推薦了昌旭新浪博客文章《中國缺少優秀的銷售還是Marketing?》很精彩。文中:引用了硅谷數模(Analogix)亞太區銷售總監李秀東說的一句話:“中國不缺優秀的銷售人員,但是缺少優秀的市場(marketing)人員。優秀的Marketing人員是天生的,對市場有一種天生的悟性,知道市場什么時候需要什么樣的產品。”
我贊同昌旭的觀點:大陸不缺少產品定義人員,缺少有眼光的老板或者說好的平臺。我經手過類似事情,大概Marketing就是指的市場人員,多是從業務精英出來,干脆就是業務副總直接承擔,回答的基本都是市場總結,缺少技術背景回答不了具體定義。收集一堆現有資料,產品定義又踢給工程人員,其實Marketing事情在大陸被分拆了。
產品定義外部事情太多,你得首先向老板解釋定義,還有你的領導解釋,市場人員還站在你的對立面(真是搞不明白),通過后再來對付自己的研發團隊,銷售也少不了你的工作。時不時的老板還會問你:“你的東西什么時間可以開賣賺錢”。因此最好公司老板懂技術,自己定義會一路綠燈。相反老板不懂技術,就必須要放權,否則工作很難推進。
從昌旭博客回復來看大多說的聽起來很有道理,分析均沒有產品定義的經歷。我認為產品定義人員要不就是老板自己,要不就是僅次于老板的權力人。你想讓他定義準確,又不想他是太有技術背景;你想讓產品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又不想讓他插手市場的事情;你想讓產品為公司賺很多錢,但不想讓這個人參與。如果又愛,又怕就自己來,大陸公司分拆Marketing、不信任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就是做不好產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