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基拓撲
全部回復(14)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nk6108
共射(或共集)的驅動,永遠做不出共基的速度,[圖片]看過[u]何希才[/u]大師的一本書,他那套GTR驅動電路比普通收音機的電路還復雜,用的電壓竟是64V,電流輸出的能力比GTR的Ic還大,我就覺得,如斯強大的功率,拿來甭作任何加工直驅射極也綽綽有余了吧?!
共基拓撲其實并不高深莫測,
作為放大器,射極是受控端,訊號源的負載相當于大功率二極管,
有些初階(比入門進了一步)書刊說共基電路是個恒流「源」,是的,集極本來就具備恒流特性,共基偏置讓此特性最大強化,
共基拓撲除了恒流,其實還可充當『電子濾波器』,帶負載的是射極,當輸入輸出壓差太大時,在集極插入電阻可分擔管子功耗,對射極狀況幾乎沒有影響(因管子是不飽和的),
『電子濾波器』所帶的如果是擾動性負載,就會變得像個共基組態的放大電路,跟負載相同的擾動會出現于整個電網。
0
回復
把 PNP和NPN 兩個BJT 以可控硅接法建造于芯片中,只能叫做 集成電路,PNPN架構 才是真正的元件(可控硅、IGBT),同一道理, “IMHT” 是元件的名稱,既然是個元件,芯片建造時就應該把cascode拓撲轉化為PN疊層架構才對(這元件也是四層),
共基拓撲既不神秘奧妙,亦不新颕,這玩意真空管時代就有,在高速運放中如今已大行其道,把共基編制引進元件,讓 cascode拓撲 縮合為一只單體,也非新鮮,雙柵場管就是,但把兩個類別與材質都不同的管子縮合,卻可真個是劃時代的創舉。
共射驅動依然是做不出共基速度,此乃事物的自然規律,既不以人意為轉移,亦無法藉設置而改變,所以,在 cascode 拓撲中,驅動者的 fβ 必須比輸出管的 fα 更高,
還有,共射管的管效實際上可說是零(比純甲模式的 50% 還糟),只有降低共基管的基極電位,才能減小共射管的功耗,以增強型管子擔當共基級,共射管的痛苦是無法解脫的!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