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況磁導率該怎么理解
用杭州遠方的CF-3A磁環分選儀時,遇到了工況磁導率的概念,看了一些資料都沒有解釋.這個概念的實際意義是什么?請高人指點,不勝感激!
全部回復(17)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unique
不錯!“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是很正常的.實際上,只要選定了某種磁導率的材料的磁環,其磁導率(包括工況磁導率)都是基本一樣的,不會變化為另一種材料的磁導率,如同PC30不會變成PC40,通過測試磁導率等參數,就知道了是何種材料,比如2K、2.5K、5K.燒結后的單個磁環,單匝電感量卻有較大差異.目前,節能燈和電子鎮流器企業使用遠方或者伏達的磁環分選儀已比較普遍,如果說測試磁導率、居里溫度、磁化曲線等是給磁環定性,那么,再測其綜合因子和單匝電感量就是定量,通過分選分檔,選擇某檔參數離散性小、一致性好的磁環,適用到具體的電路中.
李工在磁材方面可以算是專家,對于李工的說法我有一點不明白(“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是很正常的)那么我們還用***的儀器測試”工況磁導率”還有意義嗎?我想沒有幾個人愿意用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的磁環來做節能燈和電子鎮流器.我現在的做法是(工況磁導率和單圈電感量)結合起來判定.當然測試磁導率、居里溫度、磁化曲線是必須的前提.
曾有一家磁材公司提供的樣品,(2.3K 單圈電感量在1.2-1.5uH,8*5*3綜合因子400-450)按照我司的方法測試通過,但是實際調試線路時發現,電感量一樣綜合因子也在范圍內,但是偏偏有幾個磁環做成成品試驗時發現整機頻率上升5KHz功率上升2W左右,請問是磁性的那個參數出了問題,前提是和其它的元器件沒有關系,把功率和頻率不在范圍內的整機的磁環調換一個,一切正常.
曾有一家磁材公司提供的樣品,(2.3K 單圈電感量在1.2-1.5uH,8*5*3綜合因子400-450)按照我司的方法測試通過,但是實際調試線路時發現,電感量一樣綜合因子也在范圍內,但是偏偏有幾個磁環做成成品試驗時發現整機頻率上升5KHz功率上升2W左右,請問是磁性的那個參數出了問題,前提是和其它的元器件沒有關系,把功率和頻率不在范圍內的整機的磁環調換一個,一切正常.
0
回復
@陳仁軍
應該是有些兄弟們所說的,綜合因子,但是用杭州遠方的(CF-3A磁環分選儀)來測試磁環不太標準,我一般都是測試單圈電感量,因為我也用過這種型號的儀器,遇到了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所以我現在不敢相信什么所謂的(工況磁導率)和(綜合因子)之類的話.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不錯!“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是很正常的.
實際上,只要選定了某種磁導率的材料的磁環,其磁導率(包括工況磁導率)都是基本一樣的,不會變化為另一種材料的磁導率,如同PC30不會變成PC40,通過測試磁導率等參數,就知道了是何種材料,比如2K、2.5K、5K.燒結后的單個磁環,單匝電感量卻有較大差異.
目前,節能燈和電子鎮流器企業使用遠方或者伏達的磁環分選儀已比較普遍,如果說測試磁導率、居里溫度、磁化曲線等是給磁環定性,那么,再測其綜合因子和單匝電感量就是定量,通過分選分檔,選擇某檔參數離散性小、一致性好的磁環,適用到具體的電路中.
實際上,只要選定了某種磁導率的材料的磁環,其磁導率(包括工況磁導率)都是基本一樣的,不會變化為另一種材料的磁導率,如同PC30不會變成PC40,通過測試磁導率等參數,就知道了是何種材料,比如2K、2.5K、5K.燒結后的單個磁環,單匝電感量卻有較大差異.
目前,節能燈和電子鎮流器企業使用遠方或者伏達的磁環分選儀已比較普遍,如果說測試磁導率、居里溫度、磁化曲線等是給磁環定性,那么,再測其綜合因子和單匝電感量就是定量,通過分選分檔,選擇某檔參數離散性小、一致性好的磁環,適用到具體的電路中.
0
回復
@陳仁軍
李工在磁材方面可以算是專家,對于李工的說法我有一點不明白(“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是很正常的)那么我們還用***的儀器測試”工況磁導率”還有意義嗎?我想沒有幾個人愿意用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的磁環來做節能燈和電子鎮流器.我現在的做法是(工況磁導率和單圈電感量)結合起來判定.當然測試磁導率、居里溫度、磁化曲線是必須的前提. 曾有一家磁材公司提供的樣品,(2.3K單圈電感量在1.2-1.5uH,8*5*3綜合因子400-450)按照我司的方法測試通過,但是實際調試線路時發現,電感量一樣綜合因子也在范圍內,但是偏偏有幾個磁環做成成品試驗時發現整機頻率上升5KHz功率上升2W左右,請問是磁性的那個參數出了問題,前提是和其它的元器件沒有關系,把功率和頻率不在范圍內的整機的磁環調換一個,一切正常.
呵呵,過譽了,專家不敢當.
誠如君言,在已知是何種磁材,比如PC30、PC40等的前提下,測試“工況磁導率”意義不大.
具體到舉例的個別磁環是何種參數出了問題,要具體測試確定,根據所述現象推測,應與該個別磁環的Q值離散性偏大有關.
就節能燈、電子鎮流器生產企業而言,完全可以在合理選型后,通過與供應商之間確認驗收的條件,用抽檢方式來驗證.
如果購買的是工廠或者市面上未經分選的統貨,就需要進行全檢和分選了.
誠如君言,在已知是何種磁材,比如PC30、PC40等的前提下,測試“工況磁導率”意義不大.
具體到舉例的個別磁環是何種參數出了問題,要具體測試確定,根據所述現象推測,應與該個別磁環的Q值離散性偏大有關.
就節能燈、電子鎮流器生產企業而言,完全可以在合理選型后,通過與供應商之間確認驗收的條件,用抽檢方式來驗證.
如果購買的是工廠或者市面上未經分選的統貨,就需要進行全檢和分選了.
0
回復
@陳仁軍
李工在磁材方面可以算是專家,對于李工的說法我有一點不明白(“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是很正常的)那么我們還用***的儀器測試”工況磁導率”還有意義嗎?我想沒有幾個人愿意用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的磁環來做節能燈和電子鎮流器.我現在的做法是(工況磁導率和單圈電感量)結合起來判定.當然測試磁導率、居里溫度、磁化曲線是必須的前提. 曾有一家磁材公司提供的樣品,(2.3K單圈電感量在1.2-1.5uH,8*5*3綜合因子400-450)按照我司的方法測試通過,但是實際調試線路時發現,電感量一樣綜合因子也在范圍內,但是偏偏有幾個磁環做成成品試驗時發現整機頻率上升5KHz功率上升2W左右,請問是磁性的那個參數出了問題,前提是和其它的元器件沒有關系,把功率和頻率不在范圍內的整機的磁環調換一個,一切正常.
請教一下你們用的綜合因子怎么有在和樣大,我們用的怎么都是在150左右呢?你們用什么儀器測試的?
0
回復
@陳仁軍
李工在磁材方面可以算是專家,對于李工的說法我有一點不明白(“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是很正常的)那么我們還用***的儀器測試”工況磁導率”還有意義嗎?我想沒有幾個人愿意用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的磁環來做節能燈和電子鎮流器.我現在的做法是(工況磁導率和單圈電感量)結合起來判定.當然測試磁導率、居里溫度、磁化曲線是必須的前提. 曾有一家磁材公司提供的樣品,(2.3K單圈電感量在1.2-1.5uH,8*5*3綜合因子400-450)按照我司的方法測試通過,但是實際調試線路時發現,電感量一樣綜合因子也在范圍內,但是偏偏有幾個磁環做成成品試驗時發現整機頻率上升5KHz功率上升2W左右,請問是磁性的那個參數出了問題,前提是和其它的元器件沒有關系,把功率和頻率不在范圍內的整機的磁環調換一個,一切正常.
補充一下:
“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是正常的,是針對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其單匝電感量分布范圍而言.
陳工的疑問應該是具體所指,即貴廠遇到的某批同一檔次(比如按單匝電感量1.1-1.4uH分檔)的磁環,檢驗時,工況磁導率一樣,但是單匝電感量遠低于1uH(或高于1.5uH)標稱范圍,這種情況就不正常了,屬磁環生產廠家的質量控制問題,如分選時管理不嚴、儀器未經校正、燒結出窯后存放期太短,過早地分選,甚至漏選等造成的.
“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是正常的,是針對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其單匝電感量分布范圍而言.
陳工的疑問應該是具體所指,即貴廠遇到的某批同一檔次(比如按單匝電感量1.1-1.4uH分檔)的磁環,檢驗時,工況磁導率一樣,但是單匝電感量遠低于1uH(或高于1.5uH)標稱范圍,這種情況就不正常了,屬磁環生產廠家的質量控制問題,如分選時管理不嚴、儀器未經校正、燒結出窯后存放期太短,過早地分選,甚至漏選等造成的.
0
回復
@unique
補充一下:“兩個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但是單圈電感量卻相差很大”是正常的,是針對工況磁導率一樣的磁環,其單匝電感量分布范圍而言.陳工的疑問應該是具體所指,即貴廠遇到的某批同一檔次(比如按單匝電感量1.1-1.4uH分檔)的磁環,檢驗時,工況磁導率一樣,但是單匝電感量遠低于1uH(或高于1.5uH)標稱范圍,這種情況就不正常了,屬磁環生產廠家的質量控制問題,如分選時管理不嚴、儀器未經校正、燒結出窯后存放期太短,過早地分選,甚至漏選等造成的.
回李工貼:
陳工的疑問應該是具體所指,即貴廠遇到的某批同一檔次(比如按單匝電感量1.1-1.4uH分檔)的磁環,檢驗時,工況磁導率一樣,但是單匝電感量遠低于1uH(或高于1.5uH)標稱范圍,這種情況就不正常了,屬磁環生產廠家的質量控制問題,如分選時管理不嚴、儀器未經校正、燒結出窯后存放期太短,過早地分選,甚至漏選等造成的.
這樣的問題我肯定是知道的,如果連最基本的如何控制都不知道還怎么做呀,你前貼所說的可能和磁環的Q值有關系,我倒是贊同.因現在手里沒有當時的問題磁環我現在也不敢亂下結論.
在整機上的問題磁環和正常的磁環的(工況磁導率和單圈電感量)都在范圍以內,所以才有以上的問題.
陳工的疑問應該是具體所指,即貴廠遇到的某批同一檔次(比如按單匝電感量1.1-1.4uH分檔)的磁環,檢驗時,工況磁導率一樣,但是單匝電感量遠低于1uH(或高于1.5uH)標稱范圍,這種情況就不正常了,屬磁環生產廠家的質量控制問題,如分選時管理不嚴、儀器未經校正、燒結出窯后存放期太短,過早地分選,甚至漏選等造成的.
這樣的問題我肯定是知道的,如果連最基本的如何控制都不知道還怎么做呀,你前貼所說的可能和磁環的Q值有關系,我倒是贊同.因現在手里沒有當時的問題磁環我現在也不敢亂下結論.
在整機上的問題磁環和正常的磁環的(工況磁導率和單圈電感量)都在范圍以內,所以才有以上的問題.
0
回復
@unique
呵呵,當供應商提供的磁環符合要求時,此時,任何檢測儀器都會“失去意義”,如果一旦出現差錯,正確地使用儀器,可以迅速判定出元兇,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防患于未然!
謝謝諸位的分析,我后來又向賣儀器的技術人員咨詢了以下.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就好像稱東西,有的人是用桿秤,有的人使用電子稱.其實無論用哪種方式只要結果在合理的范圍內就可以了.個人以為用工況磁導率、或單匝電感量配合綜合因子的控制更準確一些.磁性材料的配方、燒結工藝一旦確定,同一批的產品其性能基本上變化不大.也就是說其磁導率、飽和磁感應強度、居里溫度、電阻率等基本一致.綜合因子怎么綜合的我們不知道(有它的合理性吧),但是綜合因子一致的產品其磁導率、飽和磁感應強度等參數的性能其一致性也會比較好.然后再用單匝電感量或工況磁導率加以區分,一致性就會更好了.當然生產上很難做到全部測試綜合因子、單匝電感.首先要選擇合格的供應商,然后生產時再著重控制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用抽檢的方式去控制.基本上不會出問題了.
我們一般不會去測試一個/一種磁環的飽和磁感應強度的,一般要靠供貨商來保證.但用儀器控制綜合因子這個參數,間接的讓我們控制了飽和磁感應強度.
我們一般不會去測試一個/一種磁環的飽和磁感應強度的,一般要靠供貨商來保證.但用儀器控制綜合因子這個參數,間接的讓我們控制了飽和磁感應強度.
0
回復
@zxmtao
謝謝諸位的分析,我后來又向賣儀器的技術人員咨詢了以下.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就好像稱東西,有的人是用桿秤,有的人使用電子稱.其實無論用哪種方式只要結果在合理的范圍內就可以了.個人以為用工況磁導率、或單匝電感量配合綜合因子的控制更準確一些.磁性材料的配方、燒結工藝一旦確定,同一批的產品其性能基本上變化不大.也就是說其磁導率、飽和磁感應強度、居里溫度、電阻率等基本一致.綜合因子怎么綜合的我們不知道(有它的合理性吧),但是綜合因子一致的產品其磁導率、飽和磁感應強度等參數的性能其一致性也會比較好.然后再用單匝電感量或工況磁導率加以區分,一致性就會更好了.當然生產上很難做到全部測試綜合因子、單匝電感.首先要選擇合格的供應商,然后生產時再著重控制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用抽檢的方式去控制.基本上不會出問題了. 我們一般不會去測試一個/一種磁環的飽和磁感應強度的,一般要靠供貨商來保證.但用儀器控制綜合因子這個參數,間接的讓我們控制了飽和磁感應強度.
OK!
0
回復
@zxmtao
謝謝諸位的分析,我后來又向賣儀器的技術人員咨詢了以下.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就好像稱東西,有的人是用桿秤,有的人使用電子稱.其實無論用哪種方式只要結果在合理的范圍內就可以了.個人以為用工況磁導率、或單匝電感量配合綜合因子的控制更準確一些.磁性材料的配方、燒結工藝一旦確定,同一批的產品其性能基本上變化不大.也就是說其磁導率、飽和磁感應強度、居里溫度、電阻率等基本一致.綜合因子怎么綜合的我們不知道(有它的合理性吧),但是綜合因子一致的產品其磁導率、飽和磁感應強度等參數的性能其一致性也會比較好.然后再用單匝電感量或工況磁導率加以區分,一致性就會更好了.當然生產上很難做到全部測試綜合因子、單匝電感.首先要選擇合格的供應商,然后生產時再著重控制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用抽檢的方式去控制.基本上不會出問題了. 我們一般不會去測試一個/一種磁環的飽和磁感應強度的,一般要靠供貨商來保證.但用儀器控制綜合因子這個參數,間接的讓我們控制了飽和磁感應強度.
那么不是和我現在的檢測方法是一樣,但是我做電子這幾年以來用控制綜合因子和電感量的方法還是不太準確,還在找合適的方法.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