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搗鼓電動車鋰電池組,發現電池均衡很難搞,網上成品要么均衡電流太小,要么太復雜太貴,于是想到了用16個隔離開關電源做平衡充。
主要原料:網購5V4A裸板電源16只,3296電位器、撥動開關、貼片電阻若干,18AWG硅膠線,鱷魚夾,PVC底板,雙面膠等。
制作過程:把每個小電源改成3.65v(磷酸鐵鋰),帶開關切換4.2v(三元鋰),焊接輸入輸出線,再在底板上固定。
圖來了,密集恐懼癥患者請繞道!
電池廠家一般將電池分為3檔,A,B,C。
A檔是最好的,內阻,電壓,容量都在設計指標范圍,誤差很小,適合高倍率充放電。篩選匹配后一般用于動力電池,如大巴,乘用車,專用車。
B檔略遜,三項參數游離于設計指標之外一定范圍,也可作為動力電池,篩選匹配后可用要求較低的于電動自行車,電三輪,低速電動車等等。
C檔在合格品中三項指標最差,不適合高倍率放電,篩選匹配好也可用于儲能范疇,比如移動電源,UPS電池組,光伏儲能,通信電源等等。
以上三檔之外的,就屬于不良品范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