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次調試用的主控IC是來自成都啟臣微及深圳思睿達的CR6891A,輸出規(guī)格12V2A(OCP4A),CR6891A 是一款高集成度、低待機功耗的 CCM+PFM+QR 混合電流模式 PWM控制器,擁有良好的EMI性能。
【應用】音響電源
【規(guī)格】12V2A
【問題描述】:紋波異常
客戶描述紋波有異常的尖刺,測試輸出紋波發(fā)現(xiàn)確實有尖刺,總體紋波高達360mV
把示波器時間調快,仔細觀看紋波的尖刺,看起來像是干擾,又或者是異常的噪聲?
我們先排除干擾源,示波器設置,測試波形是否準確?探頭有沒有按標準測量?輸出端有沒有并聯(lián)電容?以下是測試輸出紋波的標準:紋波及噪聲在 1.5M 18AWG 處測試,測試端并聯(lián) 0.1uF/50V 瓷片電容和10uF/50V 電解電容,示波器帶寬限制為 20MHz。示波器探頭需取掉探針測試,探針可能會引入干擾。
如上圖,取掉探針且輸出端已經并聯(lián)了電容后,且拿別的機對比后尖刺依然沒有消失,別的樣機同樣條件測試并沒有奇怪的尖峰。于是我嘗試增大輸入電容以及輸出電容,總體紋波會下來,但是尖刺依然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嘗試了各種方法(包含飛線改變pcb)之后都沒有解決,測量CS波形發(fā)現(xiàn)負壓較為嚴重,于是我猜想會不會是變壓器的層間電容導致的原因呢?于是我嘗試修改變壓器,以下是原變壓器的參數(shù)
我把變壓器N2,N3反過來,使得N2能在初次級之間充當一個屏蔽層,減少層間電容和高頻噪聲的耦合。再次測試
改完變壓器后發(fā)現(xiàn)輸出紋波的尖刺完全消失了,紋波總體從360mV減到了180mV,整整小了一半,問題大概率就是因為變壓器的層間電容產生的,那么什么是層間電容呢?
層間電容
層間電容是變壓器繞組中相鄰層之間的寄生電容,它會存儲和釋放能量。在高頻開關電源中,這種電容會與電路中的其他元件(如電感、電阻等)相互作用,影響電路的瞬態(tài)響應和穩(wěn)定性。
對輸出紋波的影響
①高頻噪聲耦合:
層間電容會為高頻噪聲提供通路,使得開關電源中的高頻噪聲(如開關管產生的尖峰電壓)通過電容耦合到輸出端,增加輸出紋波。
②諧振效應:
層間電容與變壓器的漏感或其他寄生參數(shù)可能形成諧振電路。如果諧振頻率接近開關頻率,會導致諧振噪聲放大,進一步增加輸出紋波。
③能量傳遞延遲:
層間電容會存儲一部分能量,并在開關過程中釋放,可能導致能量傳遞不夠平滑,從而在輸出端產生額外的紋波。
如何減小層間電容對輸出紋波的影響
為了降低層間電容對輸出紋波的影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優(yōu)化繞組設計:
增加層間距離,減小層間電容。
采用分層繞制或分段繞制技術,降低寄生電容。
②使用屏蔽層:
在繞組之間加入屏蔽層(如銅箔,銅線),可以有效減少層間電容和高頻噪聲的耦合。
③選擇合適的絕緣材料:
使用低介電常數(shù)的絕緣材料,可以減小層間電容。
④優(yōu)化電路設計:
在輸出端增加濾波電容和電感,抑制高頻噪聲。
采用軟開關技術,減少開關過程中的電壓和電流尖峰。
⑤控制開關頻率:
合理選擇開關頻率,避免與層間電容和漏感形成的諧振頻率重合。
總結
層間電容會通過耦合高頻噪聲、引起諧振效應以及影響能量傳遞等方式,對輸出紋波產生不利影響。在高頻開關電源或對紋波要求較高的應用中,需要通過優(yōu)化變壓器設計、改進電路拓撲以及增加濾波措施來減小層間電容的影響,從而降低輸出紋波。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幫助到你,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