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關電源的開發應用工程師,必須非常清楚每一個IC的設計缺陷和不足之處,必須緊跟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掌握最新技術……
你我是否時刻關注并積極參與這一主題的討論和研究呢?
現有全橋驅動IC的設計缺陷及最新進展
全部回復(15)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UCC3895是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生產的移相諧振全橋軟開關控制器,該系列控制器采用了先進的BCDMOS技術. UCC3895在基本功能上與UC3875系列和UC3879系列控制器完全相同
特點
(1)輸出導通延遲時間編程可控;
(2)自適應延遲時間設置功能;
(3)雙向振蕩器同步功能;
(4)電壓模式控制或電流模式控制;
(5)軟啟動/軟關機和控制器片選功能編程可控,單引腳控制;
(6)占空比控制范圍0%~100%;
(7)內置7MHz誤差放大器;
(8)最高工作頻率達到1MHz;
(9)工作電流低,500KHz下的工作電流僅為5mA;
(10)欠壓鎖定狀態下的電流僅為150μA
特點
(1)輸出導通延遲時間編程可控;
(2)自適應延遲時間設置功能;
(3)雙向振蕩器同步功能;
(4)電壓模式控制或電流模式控制;
(5)軟啟動/軟關機和控制器片選功能編程可控,單引腳控制;
(6)占空比控制范圍0%~100%;
(7)內置7MHz誤差放大器;
(8)最高工作頻率達到1MHz;
(9)工作電流低,500KHz下的工作電流僅為5mA;
(10)欠壓鎖定狀態下的電流僅為150μA
0
回復
@ppm001
UCC3895是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生產的移相諧振全橋軟開關控制器,該系列控制器采用了先進的BCDMOS技術.UCC3895在基本功能上與UC3875系列和UC3879系列控制器完全相同特點 (1)輸出導通延遲時間編程可控; (2)自適應延遲時間設置功能; (3)雙向振蕩器同步功能; (4)電壓模式控制或電流模式控制; (5)軟啟動/軟關機和控制器片選功能編程可控,單引腳控制; (6)占空比控制范圍0%~100%; (7)內置7MHz誤差放大器; (8)最高工作頻率達到1MHz; (9)工作電流低,500KHz下的工作電流僅為5mA; (10)欠壓鎖定狀態下的電流僅為150μA
MAX5069為高頻、電流模式、脈寬調制(PWM)控制器(帶有雙路MOSFET驅動器),集成了實現AC-DC或DC-DC固定開關頻率電源所需的所有模塊.通過初級或次級調節,可以輕松地構建隔離或非隔離型的推挽電源及半/全橋電源.帶有前沿消隱的電流模式控制簡化了控制回路的設計,且可編程內置斜坡補償電路在占空比超過50%時,使電流回路保持穩定.
輸入欠壓鎖定(UVLO)設定輸入電源啟動電壓,保證電壓不足時嚴格工作.
單個外部電阻設置振蕩器頻率在50kHz至2.5MHz之間.MAX5069A/D提供同步輸入,用于與外部時鐘同步.對于MAX5069,FET驅動器的占空比最大值為50%.可編程的“死區”時間提供額外的靈活性,以優化磁元件設計和克服寄生效應.可編程的間歇電流限制在嚴重故障條件下提供額外的保護.
輸入欠壓鎖定(UVLO)設定輸入電源啟動電壓,保證電壓不足時嚴格工作.
單個外部電阻設置振蕩器頻率在50kHz至2.5MHz之間.MAX5069A/D提供同步輸入,用于與外部時鐘同步.對于MAX5069,FET驅動器的占空比最大值為50%.可編程的“死區”時間提供額外的靈活性,以優化磁元件設計和克服寄生效應.可編程的間歇電流限制在嚴重故障條件下提供額外的保護.
0
回復
全橋移相ZVS軟開關技術,從90年代中期風靡大功率及中功率開關電源領域.該電路拓樸及控制技術在MOSFET的開關速度還不太理想時,對DC/DC變換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師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第一個代價是要增加一個諧振電感.它的體積比主變壓器小不了多少(約1/2左右),它也存在損耗,此損耗比輸出濾波電感損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個代價是丟失了8~10%的占空比,這種占空比的丟失將造成二次側的整流損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第三,諧振元件的參數需經過調試,能適應工業生產用的準確值的選定是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試驗成本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給DC/DC效率的提高帶來實惠頗多,而全橋移相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 ZVS全橋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級側.若要提供準確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號需另加邏輯電路.
第二代全橋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雖然增加了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信號,在做好ZVS軟開關的同時做好二次側的同步整流.但仍舊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側的ZVS ZCS同步整流,而這是提高DC/DC變換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個重大改進是減小諧振電感的感量,這不僅縮小了諧振電感的體積,而且降低了損耗,占空比的丟失也減小了許多.這里我們給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電路,由業界工程師們自己去分析對照.
第一個代價是要增加一個諧振電感.它的體積比主變壓器小不了多少(約1/2左右),它也存在損耗,此損耗比輸出濾波電感損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個代價是丟失了8~10%的占空比,這種占空比的丟失將造成二次側的整流損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第三,諧振元件的參數需經過調試,能適應工業生產用的準確值的選定是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試驗成本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給DC/DC效率的提高帶來實惠頗多,而全橋移相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 ZVS全橋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級側.若要提供準確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號需另加邏輯電路.
第二代全橋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雖然增加了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信號,在做好ZVS軟開關的同時做好二次側的同步整流.但仍舊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側的ZVS ZCS同步整流,而這是提高DC/DC變換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個重大改進是減小諧振電感的感量,這不僅縮小了諧振電感的體積,而且降低了損耗,占空比的丟失也減小了許多.這里我們給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電路,由業界工程師們自己去分析對照.
0
回復
@ppm001
全橋移相ZVS軟開關技術,從90年代中期風靡大功率及中功率開關電源領域.該電路拓樸及控制技術在MOSFET的開關速度還不太理想時,對DC/DC變換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師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第一個代價是要增加一個諧振電感.它的體積比主變壓器小不了多少(約1/2左右),它也存在損耗,此損耗比輸出濾波電感損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個代價是丟失了8~10%的占空比,這種占空比的丟失將造成二次側的整流損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第三,諧振元件的參數需經過調試,能適應工業生產用的準確值的選定是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試驗成本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給DC/DC效率的提高帶來實惠頗多,而全橋移相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ZVS全橋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級側.若要提供準確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號需另加邏輯電路. 第二代全橋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雖然增加了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信號,在做好ZVS軟開關的同時做好二次側的同步整流.但仍舊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側的ZVSZCS同步整流,而這是提高DC/DC變換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個重大改進是減小諧振電感的感量,這不僅縮小了諧振電感的體積,而且降低了損耗,占空比的丟失也減小了許多.這里我們給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電路,由業界工程師們自己去分析對照.
分析的精辟,期望更多的放水.
0
回復
@ppm001
全橋移相ZVS軟開關技術,從90年代中期風靡大功率及中功率開關電源領域.該電路拓樸及控制技術在MOSFET的開關速度還不太理想時,對DC/DC變換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師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第一個代價是要增加一個諧振電感.它的體積比主變壓器小不了多少(約1/2左右),它也存在損耗,此損耗比輸出濾波電感損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個代價是丟失了8~10%的占空比,這種占空比的丟失將造成二次側的整流損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第三,諧振元件的參數需經過調試,能適應工業生產用的準確值的選定是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試驗成本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給DC/DC效率的提高帶來實惠頗多,而全橋移相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ZVS全橋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級側.若要提供準確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號需另加邏輯電路. 第二代全橋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雖然增加了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信號,在做好ZVS軟開關的同時做好二次側的同步整流.但仍舊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側的ZVSZCS同步整流,而這是提高DC/DC變換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個重大改進是減小諧振電感的感量,這不僅縮小了諧振電感的體積,而且降低了損耗,占空比的丟失也減小了許多.這里我們給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電路,由業界工程師們自己去分析對照.
曾經有位專家說過,UCC3895使諧振電感的體積減小到主變壓器的1/10(還是3875時諧振電感的1/10,記不清了),不知理論上怎么分析.曾經見過一個電源,主變壓器用EE55,諧振電感用EI30.
0
回復
@ppm001
全橋移相ZVS軟開關技術,從90年代中期風靡大功率及中功率開關電源領域.該電路拓樸及控制技術在MOSFET的開關速度還不太理想時,對DC/DC變換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師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第一個代價是要增加一個諧振電感.它的體積比主變壓器小不了多少(約1/2左右),它也存在損耗,此損耗比輸出濾波電感損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個代價是丟失了8~10%的占空比,這種占空比的丟失將造成二次側的整流損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第三,諧振元件的參數需經過調試,能適應工業生產用的準確值的選定是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試驗成本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給DC/DC效率的提高帶來實惠頗多,而全橋移相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ZVS全橋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級側.若要提供準確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號需另加邏輯電路. 第二代全橋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雖然增加了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信號,在做好ZVS軟開關的同時做好二次側的同步整流.但仍舊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側的ZVSZCS同步整流,而這是提高DC/DC變換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個重大改進是減小諧振電感的感量,這不僅縮小了諧振電感的體積,而且降低了損耗,占空比的丟失也減小了許多.這里我們給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電路,由業界工程師們自己去分析對照.
我更喜歡您這樣的關于電路方向的文章.盼望繼續
0
回復
@ppm001
全橋移相ZVS軟開關技術,從90年代中期風靡大功率及中功率開關電源領域.該電路拓樸及控制技術在MOSFET的開關速度還不太理想時,對DC/DC變換器效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工程師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第一個代價是要增加一個諧振電感.它的體積比主變壓器小不了多少(約1/2左右),它也存在損耗,此損耗比輸出濾波電感損耗也小不了太多. 第二個代價是丟失了8~10%的占空比,這種占空比的丟失將造成二次側的整流損耗.所以弄得不好,反而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第三,諧振元件的參數需經過調試,能適應工業生產用的準確值的選定是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試驗成本較高. 此外,因同步整流給DC/DC效率的提高帶來實惠頗多,而全橋移相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 第一代PWMZVS全橋移相控制器,UC3875及UCC3895只控制初級側.若要提供準確的控制同步整流的信號需另加邏輯電路. 第二代全橋移相PWM控制器如LTC1922-1、LTC3722-1/-2,雖然增加了對二次側同步整流的控制信號,在做好ZVS軟開關的同時做好二次側的同步整流.但仍舊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好二次側的ZVSZCS同步整流,而這是提高DC/DC變換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UCC3722-1/-2的另一個重大改進是減小諧振電感的感量,這不僅縮小了諧振電感的體積,而且降低了損耗,占空比的丟失也減小了許多.這里我們給出LTC3722加上同步整流的控制電路,由業界工程師們自己去分析對照.
希望能從移相軟開關的技術角度談談.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