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機上電IGBT結燒毀
你這炸的機率應該是 百分之百
30KW 380 下 入電是 47A
預估你用的負載如果是泡桶,保溫棉厚度是20mm
那 三鉻鋼磁載率約在 10-%12%
假設是 10%
這時 高頻電流 約在 470A
每顆 IGBT 則要承受 235A
150R12KS4 ICM=300A
如果 負載如上是 三鉻鋼保溫棉厚度是20mm
那IGBT可以免強承受
你 IGBT 風險率是 100-(236/300)=21.7%
如果你 保溫棉厚度是 30mm
這時慈載係數是 6%
則高頻電流逝 783A
每顆 IGBT 承受 392A 高頻電流
一顆機 IGBT 就炸了 ..........
以前我也認為Q過高,但是後來發現 如單講Q過高也不一定準確
Q由 負載(沒變壓器輸出) 來決定
但往往在負載加熱膨脹變動中會有所修改
比如 不佳負載時Q是最高,但 諧振電流不一定比有帶負載大
因為 他沒負載損耗 帶入入電電流很小,LC諧振下 -J +J 功會互抵
這時 內組電阻 回換得的 電流 對IGBT而言不算是最危險
但是 負載加上去 可怕的是 Q 不算高,但是 諧振電流密度卻很大
因此我門不斷在研究這方面問題
最後得出 可以由[磁載率] 來預估風險
實際上 要更準確說 就是 直接測量 高頻電流
因為高頻電流 遠大於 入電電流
舉例說 入電電流在10A 高頻電流 可能達 300A
這些數據很多必須要讓客戶試驗等炸館才知道
但那時 商業糾紛 會讓彼此付出代價
我門研究方向就是 預期風險數據
當然許多人 認為 放大余量 或是 小馬拉大車 的 概念
我不能說不好,但這絕對不是 工程人員研究心態
殲十 飛上去 是經過許多風險評估, 但也絕不會 啥都放大余量
放大代價是 造價高 生產數量減少 戰力後盾變小
有興趣加入 我門超級群PK技術的 請加 60168079
TO : stevenpe
很多時候控制電不一定先于主電的,請問,假如IGBT的GE間有一個并聯電阻。先上主電,后上控制電,就也有可能會炸管子嗎?沒上控制電時,IGBT的GE點的電位都是E點電位,上了控制電以后,GE點的電位就是驅動器輸出的初始電位。
請問您所做的分析是針對于樓主的問題?保溫棉是干啥用的?
掛示波器上去,看上電的時候是否兩組管子自動共同了。直接短路爆炸了。
可以用很多東西檢測的。例如功率儀,電流互感器,大功率小容量的水泥電阻取樣等等。
1.如果是先上控制電再上高壓,由于控制電路沒有開激勵信號,IGBT不導通,G極如果是光耦驅動,與地有電阻的不會懸空,如果是變壓器驅動,通過變壓器次及相當于直流是與發射極聯通的。IGBT沒有電流通過。開激勵信號發出后,經過慢起動(一般3到5秒)電流從2A左右到達額定功率的電流,在此其間若電流超過過流整定值,過流保護動作,若負載有短路,一開機過流保護就動作。
2.如果是先上高壓電再上控制電,在沒有開激勵信號來到前IGBT不導通。接下來的情況是一樣的。
GE之間并聯一個電阻,先上主電,再上控制電,當然可能會炸管子。你上了強電,再上控制電,如果你控制板的初始化做的一團糟,上下管IGBT驅動端子的控制信號都是開通信號,你說會不會炸管?
控制板初始電位,在沒有進行系統初始之前,你能知道他是高電平還是低電平?
只要系統設計的好,不管你怎么上電都不會燒管子,這是最簡單的解釋,也是最簡單的說法。系統設計的好,當然就不會燒管子了,問題是大家要把有可能導致的失效問題找出來。
先上弱電,進行系統初始化配置,再上強電,這是設計弱電控制強電系統最為基本的知識,你這說法,有點專牛角尖的味道,有什么問題,歡迎隨時跟我切磋。
實際應用時,比如廚具,廚師上班時合閘送電,強電和控制電是同時的。只要沒有出現開激勵信號,IGBT是不會導通的。
樓主做的是全橋電路,開機燒管子,至少樓主的過流保護沒有做好。即使驅動接反一個管子,造成一則橋臂上下管子直通,只要一開激勵,過流保護就立即動作,IGBT還是安全的。
全橋電路的優點之一是橋臂中的任何一只零電壓電容開路,或者二只上管中的任何一只與之相并的幾百K的泄放電阻開路,過流保護就動作,IGBT的安全性得到足夠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