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電源輸入端通常對紋波沒有什么要求,就算有加一個電感就OK了,那電感后面的電容AC電流可能就很大,如果用的是瓷片電容的話,通常并沒有給出紋波電流的指標,這樣電容的壽命可能受影響?大家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我測過一個BMP模塊,輸出端電容AC電流為200mA左右,輸入端電容AC電流到800mA,電容大小都是1210的,當然容量耐壓不同了.
討論一下模塊電源輸入電容的問題?
全部回復(22)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讓我來試著解釋一下:1977年middlehook開始研究,首先六老師說的這個地方的阻抗匹配的問題,是針對PWM的電源模塊的;因為PWM的converter是恒功率的,所以它的輸入阻抗是負數的.VIN=(ZIN)VS/(ZIN+ZS),假如ZIN是負數的話,就是VIN/VS=(-ZIN)/(-ZIN+ZS),所以要求ZS的絕對值 < ZIN.假如ZS > ZIN,就會引起振蕩.這時候,我們需要在前端加RC的阻尼網絡(滯后環節)來調節品質因數.有時候DC-DC converter的前端的線過長,(ESL就會變大),源阻抗就有可能大于DC-DC的輸入阻抗,測試的時候會發現振蕩的問題.就是這個原因
0
回復
@六號橋
輸入的電容越大,濾波器和DC-DC的阻抗越是“失配”,也就是越好.請解釋一下,這里的濾波器指外加的嗎?從EMC的角度阻抗越失配反射越厲害,有利于抑制EMI.但從上面的角度如何理解呢?
濾波器外加和內置的一樣的都算作前端的網絡;
好多人把這里的振蕩看成是品質因數超標來理解,一般Q>3,4就要小心;>10就會引起振蕩.從Q=(1/R)(L/C)^0.5.C越大,就是Q越小,越是不會引起振蕩.這是middlehook的結論;90年代大家發現不是完全正確,因為阻尼因數過高,傳遞函數在低頻下降太多,為了平衡,Q=0.707,1是好多人喜歡的參數.這樣阻尼可以達到要求,傳遞函數也接近方形.
好多人把這里的振蕩看成是品質因數超標來理解,一般Q>3,4就要小心;>10就會引起振蕩.從Q=(1/R)(L/C)^0.5.C越大,就是Q越小,越是不會引起振蕩.這是middlehook的結論;90年代大家發現不是完全正確,因為阻尼因數過高,傳遞函數在低頻下降太多,為了平衡,Q=0.707,1是好多人喜歡的參數.這樣阻尼可以達到要求,傳遞函數也接近方形.
0
回復
@b.r.g.j.wallace航天電源
濾波器外加和內置的一樣的都算作前端的網絡;好多人把這里的振蕩看成是品質因數超標來理解,一般Q>3,4就要小心;>10就會引起振蕩.從Q=(1/R)(L/C)^0.5.C越大,就是Q越小,越是不會引起振蕩.這是middlehook的結論;90年代大家發現不是完全正確,因為阻尼因數過高,傳遞函數在低頻下降太多,為了平衡,Q=0.707,1是好多人喜歡的參數.這樣阻尼可以達到要求,傳遞函數也接近方形.
1.如果是PI型濾波這樣的網絡,通常沒有太大問題.C不可能很小的呀.
2.如果是共模+Cy電容,Cy電容通常很小,L通常很大.
可不可以認為Q值的控制主要在于第2點?
2.如果是共模+Cy電容,Cy電容通常很小,L通常很大.
可不可以認為Q值的控制主要在于第2點?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