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整流二級管功耗是最讓人難以接受又必須面對的難題,MOSFET損耗做得好的很多,但二極管幾
乎千篇一律的10-20R配222電容。這肯定是不對的,論壇上對此討論也最多,但真有幾個弄懂了就難說清
楚了,但凡你看市場的產品就能發現這個問題真的很嚴重,吸收過量產生反作用居多。究竟怎樣弄才好
呢?較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心中有冰軍長:【原創】電源效率討論系列一:次級整流二極管的損耗” 反復看
了幾遍,收獲良多,也談談我的實踐!
太復雜的理論往往讓人難以投入,如再加上效果的不明顯更難讓人產生繼續玩下去的興趣,次級二極
管RC效果好,在原基礎上提升效率是事實,別人的實驗照搬是沒有用的,RC的配置與很多因素有關,整
流二極管本身的條件是最主要的,其次是電壓、電流、頻率、走線、DRC位置等都有密切關系。簡單的單
一實驗極難體現出一個方案是否有效或能證明什么,最簡單的方法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線探試。
我曾有一個案子,反激、頻率是120KHz,調試前效率是84%,老化時3WR燒黃了電路板,在此基礎上
開始調試,不加RC空、滿載壓差超大,不同的二極管壓降不一,選壓差最小的型號加小電容(470P),壓
降有明顯縮小,再加大到122,壓降符合要求,但20R/3W電阻溫度高(比以前好了很多),改C為820P,將
電阻改為10R,溫度壓降剛好到接受的范圍。再測效率升到87%。電阻、二極管溫升明顯減小。個人認為
這就是RC參數的最佳配置,將3%的熱量損耗換回了電能,其實效率提升不可能有那么多,最主要的是從
過量吸收中奪回了能量,20R配222電容用在120KHz明顯吸收太深,降容量的目的是提高吸收點(真正需要
吸收的脈沖頻段),降低電阻值的目的除增加自身功率外就是展寬吸收范圍(帶寬)。
從效率、溫升上看我的目的達到了,我對此的認識是如沒把握做到最好,淺吸收是最好的選擇,至
少它不會帶來副作用。
歡迎大家來啪磚,提出不同看法及你對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