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變壓器所開氣隙多少的計算?
假如知道變壓器的初級繞組的圈數,電感量的大小,磁芯的型號和AL值,那么能否能過計算得到準確的的磁芯中間要磨多少個絲呢?如果知道這些應該在做樣品時就知道此款變壓器的氣隙是否好控制了,多謝前輩的回答.
全部回復(51)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xukehy
變壓器師傅,不好意思還是要請教您一下,我按此公式計算出的結果實在是不符.例如:RM10的變壓器,初級為4圈,Ae=102.4平方毫米,初始導磁率為2300,電感量為3.6uH,照這樣計算那氣隙長度的話肯定是不符的,只不過不知道你說的真空磁導率取值是不是不對,請幫忙解答,分是少不了的,而且我還會在心里感謝您的,謝謝!
好樣的, 不問清楚不罷休,我就喜歡這種人...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聲明啊: 我建議你把您所得的積分分給別人,這樣可以提高大家參與積極性..
這個公式是有條件限制的,第一: 這個公式我經常是用來算反激變壓器的.第二: 當您的結果超過磁路長度的1&時,可以使用該公式..
另外我在介紹幾種方法:
1) 您可以根據您所計算出來的參數,確定變壓器的尺寸和材質后,可以在廠商的資料中找出:AL與氣隙值的關係曲線,再從表中求出,那是很準的..
2) 還有就是一個很實用的方法: 用一般脈衝控制方法,使開關電源工作起來再插入一個常用的氣隙(0.5mm),并在變壓器的原邊串入一個電流探針,在慢慢的調整脈衝寬度,使其在額定的輸入電壓下有額定的負載..通過觀察電流特性的形狀(注意,不能使磁芯飽和),直到達到所要求的輸出電壓和電流.要注意觀察電流波形的斜率,并調節空氣氣隙使其達到要求的斜率,這時的空氣氣隙將是一個非常準確而又接近實際的辦法!!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聲明啊: 我建議你把您所得的積分分給別人,這樣可以提高大家參與積極性..
這個公式是有條件限制的,第一: 這個公式我經常是用來算反激變壓器的.第二: 當您的結果超過磁路長度的1&時,可以使用該公式..
另外我在介紹幾種方法:
1) 您可以根據您所計算出來的參數,確定變壓器的尺寸和材質后,可以在廠商的資料中找出:AL與氣隙值的關係曲線,再從表中求出,那是很準的..
2) 還有就是一個很實用的方法: 用一般脈衝控制方法,使開關電源工作起來再插入一個常用的氣隙(0.5mm),并在變壓器的原邊串入一個電流探針,在慢慢的調整脈衝寬度,使其在額定的輸入電壓下有額定的負載..通過觀察電流特性的形狀(注意,不能使磁芯飽和),直到達到所要求的輸出電壓和電流.要注意觀察電流波形的斜率,并調節空氣氣隙使其達到要求的斜率,這時的空氣氣隙將是一個非常準確而又接近實際的辦法!!
0
回復
@transformer1
好樣的,不問清楚不罷休,我就喜歡這種人...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聲明啊:我建議你把您所得的積分分給別人,這樣可以提高大家參與積極性..這個公式是有條件限制的,第一:這個公式我經常是用來算反激變壓器的.第二:當您的結果超過磁路長度的1&時,可以使用該公式..另外我在介紹幾種方法:1)您可以根據您所計算出來的參數,確定變壓器的尺寸和材質后,可以在廠商的資料中找出:AL與氣隙值的關係曲線,再從表中求出,那是很準的..2)還有就是一個很實用的方法:用一般脈衝控制方法,使開關電源工作起來再插入一個常用的氣隙(0.5mm),并在變壓器的原邊串入一個電流探針,在慢慢的調整脈衝寬度,使其在額定的輸入電壓下有額定的負載..通過觀察電流特性的形狀(注意,不能使磁芯飽和),直到達到所要求的輸出電壓和電流.要注意觀察電流波形的斜率,并調節空氣氣隙使其達到要求的斜率,這時的空氣氣隙將是一個非常準確而又接近實際的辦法!!
變壓器師傅,謝謝您的夸獎,我會照您所說的去做的.真是不好意思,其實我還是有點不明白這個公式的用法,怎么計算都不對啊,比如上面的說的RM10的該怎么計算啊,至于AL和氣隙的曲線我們的供應商可都沒有提供過,您的提醒我以后會留意的,這種一一對應的方法的確是比較好的.
0
回復
@transformer1
能不能把你計算公式貼出來?? 大家學習學習!!!

0
回復
@sixbrother
[圖片]500){this.resized=true;this.width=500;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onclick="if(!this.resized){returntrue;}else{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62/1053951203573952.jpg');}"onmousewheel="returnimgzoom(this);">
我剛剛看了一下!
還可以,不過您能把具體的程式貼出來那就更好哦!
還可以,不過您能把具體的程式貼出來那就更好哦!
0
回復
@sixbrother
[圖片]500){this.resized=true;this.width=500;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onclick="if(!this.resized){returntrue;}else{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62/1053951203573952.jpg');}"onmousewheel="returnimgzoom(this);">
非常感謝您的回復,可我水平有限,有點看不懂啊.加分給你!
0
回復
趙老師的這本書里有詳細的計算公式,不過試著算了一下,得到數值不是很準,書中好象也有講到算出的不是很精確.
給你幾個參數,專門讓人磨了測得的(1K/0.25V測試,最常用PC40的同等材質),設計時可以參考,總之氣隙小于0.1mm就不好控制了,太大了也不好(論壇里有很多解釋).有機會大家可以多磨一些深度把數值公布出來,雖然測得的數值不是很精確,也不能代表所有廠家同等材質的參數,但我覺得比算出來的準多了.
50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500; 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63/504711204338411.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給你幾個參數,專門讓人磨了測得的(1K/0.25V測試,最常用PC40的同等材質),設計時可以參考,總之氣隙小于0.1mm就不好控制了,太大了也不好(論壇里有很多解釋).有機會大家可以多磨一些深度把數值公布出來,雖然測得的數值不是很精確,也不能代表所有廠家同等材質的參數,但我覺得比算出來的準多了.

0
回復
@nothingwith
趙老師的這本書里有詳細的計算公式,不過試著算了一下,得到數值不是很準,書中好象也有講到算出的不是很精確.給你幾個參數,專門讓人磨了測得的(1K/0.25V測試,最常用PC40的同等材質),設計時可以參考,總之氣隙小于0.1mm就不好控制了,太大了也不好(論壇里有很多解釋).有機會大家可以多磨一些深度把數值公布出來,雖然測得的數值不是很精確,也不能代表所有廠家同等材質的參數,但我覺得比算出來的準多了.[圖片]500){this.resized=true;this.width=500;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onclick="if(!this.resized){returntrue;}else{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63/504711204338411.gif');}"onmousewheel="returnimgzoom(this);">
頂....
0
回復
@nothingwith
趙老師的這本書里有詳細的計算公式,不過試著算了一下,得到數值不是很準,書中好象也有講到算出的不是很精確.給你幾個參數,專門讓人磨了測得的(1K/0.25V測試,最常用PC40的同等材質),設計時可以參考,總之氣隙小于0.1mm就不好控制了,太大了也不好(論壇里有很多解釋).有機會大家可以多磨一些深度把數值公布出來,雖然測得的數值不是很精確,也不能代表所有廠家同等材質的參數,但我覺得比算出來的準多了.[圖片]500){this.resized=true;this.width=500;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onclick="if(!this.resized){returntrue;}else{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63/504711204338411.gif');}"onmousewheel="returnimgzoom(this);">
趙老師的書 504711204338633.pdf
0
回復
@transformer1
書是個參考工具,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多去看看會有很多好處.. 趙修科教授的那本書,從頭到尾我共看了四遍,但有些地方還沒弄懂...最近我托國外的兄弟幫我買了一本趙教授在寫時參考的一本書,介紹更詳細...不過有點遺憾全是洋文,看起來有吃力!!
可能是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同吧,我是從知識點下手,每本書對各知識點的描述角度和側重點都是不太一樣的,我要是哪里不明白,就會翻手頭所有相關的書,同時查很多網頁,直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所以我買了20多斤的專業書籍,沒有一本是看完的,大部分只是跳著翻了幾十頁,不過老老實實看上幾本老外的書并自己翻譯過來,對提高英文是特別有用的,可惜沒時間呀,工作太忙
所以我買了20多斤的專業書籍,沒有一本是看完的,大部分只是跳著翻了幾十頁,不過老老實實看上幾本老外的書并自己翻譯過來,對提高英文是特別有用的,可惜沒時間呀,工作太忙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