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發現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公司有錢找不到合適的技術人員,技術人員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最近來應聘的工程師也多,可大多的吹得比做得響.人才市場吹得響當當的,到了公司看機子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了.這也不太懂那也不太清楚.工資叫價就是上六七千.我的天呀,嚇你一跳呀.
哎,這如今能吃苦的有能力的看來不多了.多數人憑著學歷高在大公司混了幾年就想出來賺大錢.
什么樣的工程師才算合格的工程師?
全部回復(79)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這是一個偽命題,題目說的是合格工程師的標準,里面內容卻說的是企業內部技術人員的誤區現象.
我看就分兩個范圍分析一下吧,一個是什么樣的工程師才算是合格工程師,另一個是企業如何找到合適的工程師.
我個人認為,工程師分兩種(助工不算),一種是做實事的,一種是搞研發的,這兩種工程師都屬合格.做實事的標準是: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大量的產品知識,能按步就班的做出各種產品來,雖然類似于助工但卻不是助工,助工帶有學習的部分,而這種做實事的工程師不帶學習的部分,本身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了,在做事中極適合做樣品,由于豐富的經驗,他能在做樣品時發現缺陷并及時提出修正的方法,人要敬業、吃苦耐勞.達到這些,就達到了這一種的工程師的標準了.
另一種是做研發的,這類工程師在實踐做事的時候基本功并不一定非常強(例如焊接,遠不如第一類焊的快速、準確),但卻能開闊思路,做事想法大膽而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并有著擴散性的思維方式,甚至有時會天馬行空的忽然做出不可理解的試驗等,這類工程師往往能開發出新產品并且是前所未有的,但開發出來的產品總會有很多缺陷,需要第一類工程師給他補充.
曾經有人和我談到這些時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寫詩,就是文字組合,有的人知道全部的漢字,卻寫不出詩來,那是他沒有開發的能力.但這類人卻記憶力驚人,你寫好了詩,他看一遍就能背出來,聰明好學,但卻不適合開發.這樣的人就是第一類工程師. 而另一類人是寫詩的,這就是第二類工程師了,他們有可能在漢字的考試上沒有上述的人分數高,甚至有時也無法把卷子里要求的硬性的解釋題答對,但卻會寫詩,寫的很好. 這個例子就能形象的說明這兩種工程師的情況了.
再有就是企業如何才能招到合適的工程師,這個題目牽涉的很多,本人以為,非常難做到,目前我了解的任何的招聘方式仍然有很多的缺點,無法正確的識別人才.
最后說一說文憑,文憑應該是較重要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一個人的知識,一個人的知識達不到一定程度,就無法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思維,比如你沒上過大學,不懂微積分,在發明中就會受到一些限制.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企業對文憑的看重遠遠超出了應有的意義,幾乎全部是靠文憑來評價一個人,這種作法已經極大的損害了招聘的公平性,過份看重文憑的現象已經變成了害處遠遠大于益處了!
我看就分兩個范圍分析一下吧,一個是什么樣的工程師才算是合格工程師,另一個是企業如何找到合適的工程師.
我個人認為,工程師分兩種(助工不算),一種是做實事的,一種是搞研發的,這兩種工程師都屬合格.做實事的標準是: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大量的產品知識,能按步就班的做出各種產品來,雖然類似于助工但卻不是助工,助工帶有學習的部分,而這種做實事的工程師不帶學習的部分,本身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了,在做事中極適合做樣品,由于豐富的經驗,他能在做樣品時發現缺陷并及時提出修正的方法,人要敬業、吃苦耐勞.達到這些,就達到了這一種的工程師的標準了.
另一種是做研發的,這類工程師在實踐做事的時候基本功并不一定非常強(例如焊接,遠不如第一類焊的快速、準確),但卻能開闊思路,做事想法大膽而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并有著擴散性的思維方式,甚至有時會天馬行空的忽然做出不可理解的試驗等,這類工程師往往能開發出新產品并且是前所未有的,但開發出來的產品總會有很多缺陷,需要第一類工程師給他補充.
曾經有人和我談到這些時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寫詩,就是文字組合,有的人知道全部的漢字,卻寫不出詩來,那是他沒有開發的能力.但這類人卻記憶力驚人,你寫好了詩,他看一遍就能背出來,聰明好學,但卻不適合開發.這樣的人就是第一類工程師. 而另一類人是寫詩的,這就是第二類工程師了,他們有可能在漢字的考試上沒有上述的人分數高,甚至有時也無法把卷子里要求的硬性的解釋題答對,但卻會寫詩,寫的很好. 這個例子就能形象的說明這兩種工程師的情況了.
再有就是企業如何才能招到合適的工程師,這個題目牽涉的很多,本人以為,非常難做到,目前我了解的任何的招聘方式仍然有很多的缺點,無法正確的識別人才.
最后說一說文憑,文憑應該是較重要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一個人的知識,一個人的知識達不到一定程度,就無法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思維,比如你沒上過大學,不懂微積分,在發明中就會受到一些限制.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企業對文憑的看重遠遠超出了應有的意義,幾乎全部是靠文憑來評價一個人,這種作法已經極大的損害了招聘的公平性,過份看重文憑的現象已經變成了害處遠遠大于益處了!
0
回復
@冒號
這是一個偽命題,題目說的是合格工程師的標準,里面內容卻說的是企業內部技術人員的誤區現象. 我看就分兩個范圍分析一下吧,一個是什么樣的工程師才算是合格工程師,另一個是企業如何找到合適的工程師. 我個人認為,工程師分兩種(助工不算),一種是做實事的,一種是搞研發的,這兩種工程師都屬合格.做實事的標準是: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大量的產品知識,能按步就班的做出各種產品來,雖然類似于助工但卻不是助工,助工帶有學習的部分,而這種做實事的工程師不帶學習的部分,本身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了,在做事中極適合做樣品,由于豐富的經驗,他能在做樣品時發現缺陷并及時提出修正的方法,人要敬業、吃苦耐勞.達到這些,就達到了這一種的工程師的標準了. 另一種是做研發的,這類工程師在實踐做事的時候基本功并不一定非常強(例如焊接,遠不如第一類焊的快速、準確),但卻能開闊思路,做事想法大膽而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并有著擴散性的思維方式,甚至有時會天馬行空的忽然做出不可理解的試驗等,這類工程師往往能開發出新產品并且是前所未有的,但開發出來的產品總會有很多缺陷,需要第一類工程師給他補充. 曾經有人和我談到這些時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寫詩,就是文字組合,有的人知道全部的漢字,卻寫不出詩來,那是他沒有開發的能力.但這類人卻記憶力驚人,你寫好了詩,他看一遍就能背出來,聰明好學,但卻不適合開發.這樣的人就是第一類工程師.而另一類人是寫詩的,這就是第二類工程師了,他們有可能在漢字的考試上沒有上述的人分數高,甚至有時也無法把卷子里要求的硬性的解釋題答對,但卻會寫詩,寫的很好.這個例子就能形象的說明這兩種工程師的情況了. 再有就是企業如何才能招到合適的工程師,這個題目牽涉的很多,本人以為,非常難做到,目前我了解的任何的招聘方式仍然有很多的缺點,無法正確的識別人才. 最后說一說文憑,文憑應該是較重要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一個人的知識,一個人的知識達不到一定程度,就無法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思維,比如你沒上過大學,不懂微積分,在發明中就會受到一些限制.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企業對文憑的看重遠遠超出了應有的意義,幾乎全部是靠文憑來評價一個人,這種作法已經極大的損害了招聘的公平性,過份看重文憑的現象已經變成了害處遠遠大于益處了!
關系很重要哦,現在的社會是越來越關系化了!
0
回復
@冒號
這是一個偽命題,題目說的是合格工程師的標準,里面內容卻說的是企業內部技術人員的誤區現象. 我看就分兩個范圍分析一下吧,一個是什么樣的工程師才算是合格工程師,另一個是企業如何找到合適的工程師. 我個人認為,工程師分兩種(助工不算),一種是做實事的,一種是搞研發的,這兩種工程師都屬合格.做實事的標準是: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大量的產品知識,能按步就班的做出各種產品來,雖然類似于助工但卻不是助工,助工帶有學習的部分,而這種做實事的工程師不帶學習的部分,本身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了,在做事中極適合做樣品,由于豐富的經驗,他能在做樣品時發現缺陷并及時提出修正的方法,人要敬業、吃苦耐勞.達到這些,就達到了這一種的工程師的標準了. 另一種是做研發的,這類工程師在實踐做事的時候基本功并不一定非常強(例如焊接,遠不如第一類焊的快速、準確),但卻能開闊思路,做事想法大膽而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并有著擴散性的思維方式,甚至有時會天馬行空的忽然做出不可理解的試驗等,這類工程師往往能開發出新產品并且是前所未有的,但開發出來的產品總會有很多缺陷,需要第一類工程師給他補充. 曾經有人和我談到這些時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寫詩,就是文字組合,有的人知道全部的漢字,卻寫不出詩來,那是他沒有開發的能力.但這類人卻記憶力驚人,你寫好了詩,他看一遍就能背出來,聰明好學,但卻不適合開發.這樣的人就是第一類工程師.而另一類人是寫詩的,這就是第二類工程師了,他們有可能在漢字的考試上沒有上述的人分數高,甚至有時也無法把卷子里要求的硬性的解釋題答對,但卻會寫詩,寫的很好.這個例子就能形象的說明這兩種工程師的情況了. 再有就是企業如何才能招到合適的工程師,這個題目牽涉的很多,本人以為,非常難做到,目前我了解的任何的招聘方式仍然有很多的缺點,無法正確的識別人才. 最后說一說文憑,文憑應該是較重要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一個人的知識,一個人的知識達不到一定程度,就無法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思維,比如你沒上過大學,不懂微積分,在發明中就會受到一些限制.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企業對文憑的看重遠遠超出了應有的意義,幾乎全部是靠文憑來評價一個人,這種作法已經極大的損害了招聘的公平性,過份看重文憑的現象已經變成了害處遠遠大于益處了!
"比如你沒上過大學,不懂微積分,在發明中就會受到一些限制"
謬論!上過大學就一定對微積分有深刻的理解嗎?現在網絡很發達,學什么都不是難事.當初我不會C語言的時候,有一個客戶拿著用C一個寫好的單片機方案讓我幫忙改,我就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將客戶的程序關鍵字等一個一個的去查,結果半個月時間就讀通并改好,現在我寫程序全用C.大學里能學這么快?
謬論!上過大學就一定對微積分有深刻的理解嗎?現在網絡很發達,學什么都不是難事.當初我不會C語言的時候,有一個客戶拿著用C一個寫好的單片機方案讓我幫忙改,我就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將客戶的程序關鍵字等一個一個的去查,結果半個月時間就讀通并改好,現在我寫程序全用C.大學里能學這么快?
0
回復
@cxflbh
"比如你沒上過大學,不懂微積分,在發明中就會受到一些限制"謬論!上過大學就一定對微積分有深刻的理解嗎?現在網絡很發達,學什么都不是難事.當初我不會C語言的時候,有一個客戶拿著用C一個寫好的單片機方案讓我幫忙改,我就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將客戶的程序關鍵字等一個一個的去查,結果半個月時間就讀通并改好,現在我寫程序全用C.大學里能學這么快?
呵呵很欣賞你的學習精神,但你要知道,數學是一個系統學科,而你學的C語卻是技科的一種,你把技科與系統學科相比,是錯誤的.就象一個人,他用一天就掌握了高難度的跳水技巧,但他天真的認為:寫書法也一樣一天能掌握.那就錯了.
學技科,你最好從實踐開始,就象你學C編,就是從實踐開始的,學的很快.但學數學,如果你用這種方法來學,你將遇到很大的困境.不是我說你,如果你現在不懂微積分,要想學到熟練應用,恐怕你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絕不是你想象有那么簡單,你可以試試.
數學是工具科,它需要系統的、有計劃的去學習,才能達到靈活運用的狀態,你上述的話很有自信,但也很狂傲.啞巴永遠不會因自己不會說話而急,因為他一開始就不懂如何說話.但如果一個本來會說話的人忽然讓他成了啞巴,他能急死.人的語言黃金學習時段是1歲左右,曾經有一個孩子,聽力不行,到了三歲時才勉強有點聽力,但她再不愿意學習說話了,想吃餅干的時候,用手一比,再往嘴邊一放,就是要吃餅干了,后來奶奶、媽媽費了很大的精力,才慢慢讓她拋掉手語,學會用語言表達.
知道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嗎?你不會數學的時候,在設計中、思維中,根本不會有一個數學的概念,在你的概念里,也許數學是無用的東西,就象那個孩子習慣用手語一樣.但如果你想要一個更高的層次的思維,你必須要系統的學好數學,一但你學會了,再讓你回頭看“手語”,你就會啞然失笑.
你的精神是好樣的,但要記住:永遠不要看不起任何知識,數學是一個精密的學科,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去理解,決不是你掌握C編那么簡單,一切科學,一切知識,都離不開這門工具科,它不是讓你掌握某種求生技巧,而是一種工具,是讓你豐富你自己領域知識的有力的工具.當年牛頓的科學理念,如果沒有數學,那他將永遠止于蘋果落地的設想.而有了數學,他就能準確的表示出“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偉大定律.后來他創造并提出了微積分理論,用來表達星球的時刻變化的運動的計算,恩格思也說過“牛頓的微積分把動的抽象用靜的形象表達出來了”.而愛因斯量的廣義相對論,也是在數學家的幫助下完成的,如果他不懂數學,僅提一個“鐘慢尺縮”又有什么用呢?這類的想象,很早以前就有人有概念了,例如飛機上天前就有人提出過很多設想,但僅僅設想而已,需要的是一個理論體系,你目前的對知識的認識狀態,永遠無法使你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形成一派大師的觀點,你只能比葫蘆畫瓢的按別人設計過的C編去做,其中自己也能摸索一些經驗與心得,但正如學書法,你永遠走不出模仿別人書法的架子來,在著名演員唐國強被評為“中國第十大書法家”時,很多人都提出批評,“出手毛體、王體,寫的再象,也只能證明他還停留在學習別人的階段,根本沒有達到書法家的程度”,就是說,如果王羲之不是自成一家的書法,而是學習別人的,那么他不可能成為書法家的.
別人尊重你的學習速度,你同樣也要認識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我上文提出的話題“不懂微積分,在發明中就會受到一些限制”是一下正確的概念,在電子發明的初期,實踐與經驗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想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你必須要把理論與工具科都利用起來.
以上這些勸解,都是事實,很開心與你討論這些東西,希望你在以后的實踐中,能慢慢理解我的話.
學技科,你最好從實踐開始,就象你學C編,就是從實踐開始的,學的很快.但學數學,如果你用這種方法來學,你將遇到很大的困境.不是我說你,如果你現在不懂微積分,要想學到熟練應用,恐怕你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絕不是你想象有那么簡單,你可以試試.
數學是工具科,它需要系統的、有計劃的去學習,才能達到靈活運用的狀態,你上述的話很有自信,但也很狂傲.啞巴永遠不會因自己不會說話而急,因為他一開始就不懂如何說話.但如果一個本來會說話的人忽然讓他成了啞巴,他能急死.人的語言黃金學習時段是1歲左右,曾經有一個孩子,聽力不行,到了三歲時才勉強有點聽力,但她再不愿意學習說話了,想吃餅干的時候,用手一比,再往嘴邊一放,就是要吃餅干了,后來奶奶、媽媽費了很大的精力,才慢慢讓她拋掉手語,學會用語言表達.
知道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嗎?你不會數學的時候,在設計中、思維中,根本不會有一個數學的概念,在你的概念里,也許數學是無用的東西,就象那個孩子習慣用手語一樣.但如果你想要一個更高的層次的思維,你必須要系統的學好數學,一但你學會了,再讓你回頭看“手語”,你就會啞然失笑.
你的精神是好樣的,但要記住:永遠不要看不起任何知識,數學是一個精密的學科,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去理解,決不是你掌握C編那么簡單,一切科學,一切知識,都離不開這門工具科,它不是讓你掌握某種求生技巧,而是一種工具,是讓你豐富你自己領域知識的有力的工具.當年牛頓的科學理念,如果沒有數學,那他將永遠止于蘋果落地的設想.而有了數學,他就能準確的表示出“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偉大定律.后來他創造并提出了微積分理論,用來表達星球的時刻變化的運動的計算,恩格思也說過“牛頓的微積分把動的抽象用靜的形象表達出來了”.而愛因斯量的廣義相對論,也是在數學家的幫助下完成的,如果他不懂數學,僅提一個“鐘慢尺縮”又有什么用呢?這類的想象,很早以前就有人有概念了,例如飛機上天前就有人提出過很多設想,但僅僅設想而已,需要的是一個理論體系,你目前的對知識的認識狀態,永遠無法使你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形成一派大師的觀點,你只能比葫蘆畫瓢的按別人設計過的C編去做,其中自己也能摸索一些經驗與心得,但正如學書法,你永遠走不出模仿別人書法的架子來,在著名演員唐國強被評為“中國第十大書法家”時,很多人都提出批評,“出手毛體、王體,寫的再象,也只能證明他還停留在學習別人的階段,根本沒有達到書法家的程度”,就是說,如果王羲之不是自成一家的書法,而是學習別人的,那么他不可能成為書法家的.
別人尊重你的學習速度,你同樣也要認識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我上文提出的話題“不懂微積分,在發明中就會受到一些限制”是一下正確的概念,在電子發明的初期,實踐與經驗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想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你必須要把理論與工具科都利用起來.
以上這些勸解,都是事實,很開心與你討論這些東西,希望你在以后的實踐中,能慢慢理解我的話.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