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因準諧振接觸較晚,剛剛做過幾款。對比CCM模式,QR模式的原邊開關損耗確實要小很多。高效率準諧振反激,提高3-5個百分點應該有些難,針對的效率應該是87-89%左右吧!一般24V輸出,窄范圍輸入,100W,非低成本設計,非同步整流,參數合理優化,可以達到90-91%,再高些就很難了(不管什么條件,非同步整流設計,超過90%都必須仔細優化)。
關鍵點在于采用較大的UOR及較低的開關頻率來減小開關損耗。采用較高UOR,次級整流管的耐壓也會較低,但磁芯的成本相對較高些。
問題有以下幾個:
1、磁芯損耗過大,比CCM模式大約高1.5-1.6倍。
變壓器采用串并聯設計或許能得到最優設計(漏感、LP、氣隙、NP、損耗可以得到最佳平衡)
2、QR模式,次邊電流有效值較高。
采用較高UOR,二極管可得到較低的耐壓,但二極管損耗除了跟VF有關外,其動態電阻對效率的影響似乎也很明顯(可以用兩個并聯試試),同步整流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至于電容的紋波電流,計算跟溫升實驗表明,并沒有想象中大。
3、緩沖電路、變壓器結構等與EMI的關系。
主要是共模、傳導容易超標,輻射影響極小。由于是實驗室儀器,實驗沒有深入下去,尚不明確,應該可以解決。
以上是個人觀點,討論92%以上設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