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財報季結束,小二翻了下MCU上市公司內容
國產一哥座椅是否易主?誰毛利最高?誰業績逆勢增長?誰庫存不減反增?
基于財報提供的公司策略及在研項目信息,誰2024最具增長潛力?
和小二一起基于財報中的信息,窺探一二
主要信息:
-
多家MCU廠商毛利低于20%,如果算凈利,預計很多廠家是虧本出貨;
-
MCU龍頭兆易創新,MCU出貨顆數跌16.9%,營收跌53.4%,體現了行業的需求萎縮及競爭激烈白熱化;
-
普冉股份,2023逆勢117%增長,通過工藝優勢(華力40nm)拼出一條血路;
-
恒碩股份庫存量2023爆發增長,破2億顆;
-
思瑞浦年報首次出現其他類目,猜測和MCU方案相關;
-
數據說明請看文章尾部
2023 MCU營收排名及2023/2022 YoY增長率
有4家公司2023年保持了業績增長,3家消費/電機相關,一家靠極致的低價。
MCU毛利排名
2023年,毛利,峰岧科技以56.67%拿下第一
作為MCU的百貨商店,兆易能守住43%的毛利,也是實屬不易;中微靠低毛利,順利完成了MCU的去庫存;恒爍因為上游產能協議庫存高漲,毛利已經...
2023 MCU公司庫存排名(含非MCU)
庫存方面,因為財報沒有單列MCU庫存,數據部分失真,比如頭部兩家
庫存數據可以看到,兆易和普冉去庫存是比較成功的;
2023已是過去式,2024的業績,在2023年也已經基本注定,那么2024年,誰最具潛力?如下是小二從各公司財報摘取的信息供參考:
中穎電子
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推進海外客戶的開拓,開始收到歐洲及日本客戶工規級MCU的訂單,也推出首顆車規級MCU,并實現了小量的銷售;首顆 WiFi/BLE Combo MCU完成開發,并將于2024年進行推 廣;完成首顆品牌手機規格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開發;變頻大家電IC出貨量年銷近千萬顆。
主要產品經營策略:1、智能家電芯片以高品質、高端化、差異化為核心,對接日益成熟的智能家居市場;2、變頻電機控制芯片擴大變頻智能大家電市占,長期方向為進軍工業機器人;3、由鋰電池管理芯片延伸,擴充充電管理,長期方向為電源管理產品品類;4、MCU及鋰電池管理芯片進軍車規應用領域;5、推出更多品牌手機市場規格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布局中尺寸AMOLED顯示驅動芯片;6、充分發揮MCU+及BMS+優勢,優化產品縱深及廣度。
晶豐明源/凌歐創新
在研項目中,電機控制芯片的投入僅1100萬,兩個項目:” 07X系列電機控制專用芯片 的研究開發 “,” 25x系列電機控制專用芯片 的研究開發 “
結合庫存情況,買來的孩子是孩子嗎?
國芯科技
公司加大了市場推廣,在傳統的車身控制及動力總成應用之外,積極拓展線控底盤、域控、安全氣囊和車聯網信息安全等領域的重要客戶,并取得了多個項目定點開發、 量產的進展。
公司以各領域頭部企業作為市場推廣的重要目標,聚焦大客戶,集中優勢技術支 持來推動大客戶、大項目的開發測試及量產。同時以MCU+模式與客戶全面合作,即以MCU、混合 信號(含驅動類)和通信接口芯片的整體方案來解決客戶的“套片”方案式需求,增進與客戶合 作的廣度、深度和粘性,汽車電子優質客戶持續增加,基本覆蓋各個領域的頭部企業:
汽從國芯科技發布的芯片合路標,其在車規MCU的投入還是比較大的,看了下研發人數,從2022年的224,到2023年的339,人數是真不夠; 這種情況下,能快速推出新品的邏輯應該比較簡單,大家可以深入思考下
兆易創新
以提升銷量、擴大市占率為主要經營策略,搶占市場份額,公司圍繞MCU布局的PMU產 品,繼續提升研發能力,積極開拓消費、工業、網通等市場。
車規MCU產品,目前已成功與國內頭部Tier 1平臺合 作開發產品,如埃泰克車身控制域、保隆科技胎壓監測系統,并同時已與多家國際頭部公司開展合作。
通過持續完善產品線,升級產品結構
公司 MCU產品已成功量產46大產品系列、超過600款MCU產品供市場選擇。G32A系列,G32H7系列,GD32VW系列。
納斯達/極海微電子
同時在全球范圍內加速人才引進,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導入外部資源,加快 ARM Cortex-M0+/M3/M4/M7 內核系列中高端產品布局,做自主可控技術的引領者、國產替代的先鋒,努力實現全系列工業級標準。公司還將自建生態系統、軟件、 工具和算法,做國內高端工控MCU 首選品牌,完成高、中、低端產品全面布局
芯??萍?/span>
(1)MCU芯片2023年實現銷售19,461.46萬元,較上年下降32.66%;其中, 應用于計算機及其周邊的EC和PD系列產品營收為10,593.70萬元,同比增長 52.52%;
(2)深耕細分市場:公司的通用MCU,在工業控制(消防、安防、智慧樓宇、動力電池BMS、 電機控制等)、通信(光模塊等)、電動工具、汽車電子(如車載多媒體等)、智慧家居等眾多領域的產品銷售規模迅速擴大,在多個頭部客戶實現量產。同時,公司多 系列MCU實現了先進工藝平臺的穩定投產,極大提升了產品競爭力和供應能力,并在光模塊、計算機等領域推出了系列專用產品。
恒爍股份
優化產品結構,豐富產品線,提升核心競爭力
MCU芯片領域,2023年成功設計了一款全新的低功耗M3核心MCU通用芯片,能夠更好應用于高速無刷直流電機、汽車電子等應用領域,可以為客戶端帶來更廣泛的應用領域。此外,該芯片還新增了一系列的周邊 IP,為外設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包括:CAN總線應用(針對車 輛通訊應用)、SDIO外設(用于外部存儲器的快速讀?。?、USB控制外設接口(用于便捷連接PC 以及ISP應用)。
挖掘市場,不斷拓展新的應用領域 ,成功在頭部煙感客戶和科學計算器市場進行試產。
普冉股份
微控制器:向下扎根,向上成長
2023 年,公司陸續推出了ARM M0+和ARM M4內核的12大系列超過100款MCU芯片產 品,覆蓋55nm、40nm工藝制程,產品支持24MHz~144MHz主頻、24K~384KByte Flash存儲容量、 USB/CAN/SDIO 等主流接口,以及20~100 IO的多種封裝形式,形成寬電壓、低功耗、支持105℃ 及125℃高溫等高質量、高可靠性、高性價比通用產品矩陣,完成從入門級到主流MCU的多方位布局,應用于家電、監控、通訊傳輸、BMS 監測保護、電機驅動、醫療及個人護理等領域,
公司基于ARM內核研發了電機專用型M0+ MCU產品, 覆蓋單相至三相、低壓至高壓、 中低端至高端風機和水泵應用,
公司基于ARM內核研發了超低功耗型M0+MCU產品,該系列產品支持48MHz主頻,深 度休眠模式下功耗低至0.7μA,目前該產品已經量產,主要應用于家電、燈控、無線麥克風、電子 煙等消費電子領域;
公司基于ARM內核的M4 MCU產品目前已有1個系列10余顆料號量產出貨,產品主要 應用于智能家居、小家電等下游領域;4) 公司基于家電控制和消費電子觸控功能領域研發了相關高性能觸控技術MCU芯片產品, 目前相關研發設計已完成,后續將持續推進量產和相關領域的導入。
公司于2022年初向市場全面推出MCU。歷經兩年,公司MCU產品總出貨量突破3.5億顆,實現了市場的快速獲取,逐步樹立了市場品牌形象,獲得了多領域、多客戶的認可。
復旦微
2023年下半年,該產品線前期布局的汽車電子、智慧家電、工業等領域開始增長,不斷 推出在功能和性能上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擴大市場份額,隨著2024年開始逐漸推出的M-STAR系列產品適用范圍更廣,工藝進入40/55nm且產品系列化實現穩定供貨后,預計銷售將會有所增長。智慧家電、汽車電子和工業控制將是公司在通用MCU方面的重要方向。
未來將逐步推出多款基于12寸工藝平臺的大容量、高可靠性、高性能工業級和車規級MCU產品。
國民技術
提供具有差異化和全系列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特色優勢,通過持續豐富產品系列和細分方向的應用,抓住國產供應鏈建立的機遇,加強在工業控制、電池及能源管理、智能家庭物聯網終端、智能表計、安防、醫療電子、電機驅動、生物識別、通訊、傳感器、機器自動化等行業市場 18 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報告全文 的進入。在部分行業突破國外企業壟斷,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中微半導
公司產品整體產銷率為96.95% ,銷售量YoY同比增長68.91%基礎上,庫存依然新高, 大家可以想想大概率是什么結果了,實在不敢相信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微身上;
大家電主控芯片研發項目 ,投入2億元, 實現基于M4內核進行 用于空調室外變頻電機控制的32位高可靠 性MCU的研發,實現 進口替代,應用于空冰洗等白電領域。
峰岧科技
著力拓展白色家電、汽車與工業等下游應用領域,為下游提供技術賦能,促進產品的深入應 用。
進一步布局海外市場,堅定“走出去”步伐
其中幾個重點項目,說的比較實在
矢量運動控制智能芯片關鍵技術研發,預計投入700萬, 集成功率因數校正,支持高可 靠性初始位置檢測 , 主要應用于工業、伺服電 機、智能家電等領域,可 實現高效電子驅動 ;
高性能伺服運動控制芯片關鍵技術研發,預計投入3000萬, 采用RISC-V和ME雙核架構,集 成自適應控制算法、在線參數 識別算法、優化伺服控制系統 算法,大幅提高電機控制系統魯棒性、可靠性、實用性 , 主要應用于高端的機器人、直線電機等伺服控制領域、汽車電子等領域, 可實現高性能、高集成度 的伺服驅動。
集成功率MOS與 LIN接口的車用智能三相電機主控芯片研發,投入4500萬,高度集成MCU、電源、功率 MOSFET、LIN收發器、LIN自動尋址等電機驅動相關電路,芯片高度集成,系統板外圍器件少,占用系統板面積小, 主要應用于汽車等領域, 可實現高集成度、高可靠 性的三相電機驅動。
磁性編碼位置解碼算法研究與產業化 ,投入800萬, 采用創新解碼算法并實現算法硬件化,提高角度精度和速度精度,加快系統響應性,并提 高跟蹤速率范圍 , 主要應用于工業、汽車、 機器人等領域。
高精度電機控制芯片研發 , 投入3600萬,采用創新控制算法,實現高速、高精度電機運轉 ,主要應用于工業、消費類 等領域。
車規級三相驅動芯片 ,投入2700萬, 集成電源、預驅動控制、LIN收發器,內置各種保護機制保護系統安全,提升系統板可靠性,主要應用于工業、汽車等領域 。
說明:
-
國芯,國民,納思達都有非MCU芯片如安全,小二基于其歷史數據及增長做了估算,并剔除了這部分,因此本文的芯片數目是推算的MCU出貨數;
-
思瑞浦2023年第一次財報中營收出現其他,小二猜測大概率是MCU產品線,而且不是MCU的營收,可能是PCBA營收 (即對外輸出整體方案供中斷直接量產)
-
凌歐2022年被晶豐明源收購后,首次并表中發現營收;2023年在財報中MCU獨立體現;